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沂山论健】“健”气纵横看临朐

作者:王玉龙 来源:鲁网 点击:2887次 更新:2023-04-10
  

 鲁网4月9日讯(记者 王玉龙) 昂首剑横云深处,春风春语话康平。

  4月7日-9日,2023首届“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在“天下第一镇山”——潍坊临朐县东镇沂山举办。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知名专家学者及高校、学会、医疗医养健康机构、药企负责人等济济一堂,共论中医药与大健康主旨,共商中医药发展良计,共绘中医药振兴愿景。

“健”气纵横看沂山

 振兴中医药 文化自信是关键

  “应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在8日上午举行的“沂山论健·中医药健康大会”岐黄学者高端访谈上,国医大师王新陆说,”中医必须要有底气,有信心。坚定信念,这也是沂山论健最要紧要做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段时间以来,有人对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疑问。2023首届“沂山论健”上,多位专家就此提出建议,发表看法。

  “振兴中医的一个很大障碍就是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了,中医的振兴是自然的事情。”国医大师杨震认为,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类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中医有自己的评价体系。西医讲究实验,中医讲究实践,在源头上是相通的。”

  世界针联主席刘保延从针灸谈起,他说,“针”和“灸”既能治病,又能保健,“比如艾草产业,全国就有三万多家相关企业,年产值四百多亿元,可治病500多种,其中不少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针灸更是成功走向世界,在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堂堂正正走入了主流医学体系。

  “针灸在国外的发展和本土化应用,对我们中医坚定文化自信走出去以强烈启示意义。”刘保延说。

“健”气纵横看沂山

 振兴中医药 人才培养是基础

  振兴中医药的基础在人才,与会专家形成强烈共识。

  “中医药可从娃娃抓起。”刘良院士认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健康之贡献。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刘良院士建议,可以将中医药文化基因植入和传承从娃娃抓起,这对于人才基础培养意义重大。

  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探索其实早已有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奇文先生在山东中医学院创办全国第一个中医少年班,开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之先河,意在从根本上扭转中医后继乏人和从业人员素质下降的局面。与普通班相比,少年班更加强化中医经典课程学习,早接触临床,延长临床实习期,增加专科定向实习。

  中医少年班办了三届,1985年到1987年,3届147名学生,后来绝大多数都成了硕士生、博士生,到现在很多人已是名医、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成为可靠的中医事业接班人。

  目前,很多中医药大学也都在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创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

  “学生第一年能不能先不学西医,第一年主打中医基础,把解剖等课程放到第二年再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郭义教授说,他们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推行课程体系的修正,实践效果不错。

  与会专家认为,应紧紧抓住“中医药青年人才如何善继岐黄”“中医药人才评价如何突出中医药特色”“如何把好中医留在基层”等关键问题,在“人”上,强调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强素养,在体系上,完善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中医药师承教育、特色教育等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让“人”群更盛,“中”味更浓,“医”效更好。

“健”气纵横看沂山

  振兴中医药 要重视“中西医结合”和“防未病”

  “‘西学中’‘中西医结合’,可以让中西医实现优势互补,起到1+1>2的效果。”上海交大医学院陈万涛教授说,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中医药越来越受到西医同道的关注,“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不仅有利于中医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也有利于发挥合力,更好服务医疗健康。

  国医大师张大宁、岐黄学者高树中等认为,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认识论,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高树中特别提到,中医学有“治未病”的先进理念,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具体内容,有药物、食疗、锻炼、导引、针灸、推拿等手段,针对不同群体有相应的方法,“扶助正气”“培正固本”,在当下慢病多发、医疗费用高企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健”气纵横看沂山

 振兴中医药 要特别注意做好“融合”大文章

  中医药振兴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盘布局、系统谋划、多方参与,整体推进、有序落实。

  ——在中医药事业上,探索适应当地发展的新模式。

  山东是中医药大省,潍坊历史上名医辈出,临朐是中医同行计划·中医药县乡一体化管理试点县、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沂山是中国五大镇山之首,中医药资源丰富,积淀了厚重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临朐县把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潍坊全域来讲,深远绵长的人文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孕育了“潍坊中医”的独特优势。近年来,以建设中医药强市为目标,潍坊加快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专家建议,要加大投入,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障碍,着力优化中医药发展条件,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探索当地发展新模式。

  ——在中医药产业上,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

  经过多年发展,临朐县、潍坊市中医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临朐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4.7万亩(包括11.7万亩山楂、山柿等药食同源药材),年产量16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潍坊市首位。

  临朐是潍坊市的一个缩影,全市16个发展主体各具特色,有中药材资源988种,种植企业339家,高密柴胡、昌邑半夏、青州连翘等远近闻名,丹参、全蝎、黄芩、山楂上榜道地药材“鲁十味”。特别是临朐一年生丹参,丹参酮含量超过0.25%的国家标准,达到0.6%,是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

  专家建议,发充分挥资源优势,推动中药材种植现代化,提高药材质量,增加流通渠道;加大中医药生产研发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中医药循环经济;加强人才建设,推进“中医药+养老”“中医药+医养健康”,深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中医药文化上,打造“三山”文化的沂山品牌。

  “沂山论健”有个宏大的愿景——打造成为与“尼山论文”“泰山论灸”看齐的山东“三山”文化品牌之一。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2010年开始举办,是全球性文化论坛;“泰山论灸”2019年开始举办,是全国乃至世界性针灸学术盛会。

  专家建议,依托沂山镇山文化优势,组织召开合作交流研讨会、名老中医座谈会等文化交流活动,研究探讨新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承和表现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建设体验场馆,培育传播平台,丰富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传播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打造既能满足群众养生保健、休闲旅游,又能适应现代中医药教学、实习、科研需要的全国中医药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