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做客名老中医百家讲坛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第二十六、二十七讲,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顾植山主讲五运六气相关内容。讲座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承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主持。

顾植山教授全面继承了龙砂医学流派“重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运用,运用六经三阴三阳理论指导运用经方,擅用膏方‘治未病’”的三大流派特色,特别在五运六气研究方面,为全国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享誉国内外。在中医内科、妇科、老年病及诸多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造诣。

在第二十六讲中,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做了概述,讲其与中医基本理论的关系。所谓“五运”即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顾教授讲到,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带领学者们从五运六气看阴阳五行,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了“七损八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平阳秘”等中医经典,并强调阴阳五行之道始于五运六气之候,“道”即是阴阳五行,“候”是五运六气自然变化的节律,还引用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来阐述了五行的运用。顾教授随后详细讲解了五行的数术化、五行的衍变、五行的临床应用,以及“六经辨证 ”与五运六气的关系;他还强调,解读《黄帝内经》的关键在对开阖枢、三阴三阳和五运六气的理解,无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临床诊治,都离不开五运六气的视角和思维作指导。顾教授从古籍原文、引经据典,再到现代临床诊疗病案,就“五运六气与中医基本理论”娓娓道来,观众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有了新的思考和问题。
在第二十七讲中,顾教授专门就观众们感兴趣的问题开展了专题答疑讲座,重点围绕“关于24节气与北斗定时间”、“开阖枢与妇科生殖周期”等,从五运六气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浅出解答;又对比五运六气与中医各家学说,使观众对五运六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顾教授勉励道:中医要发展,学术是根本,而学术须守正才能够发展。重铸中华医魂的关键在《黄帝内经》,在五运六气。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研讨传统的学术,可以使它更加精细严密;学习新的知识,可以使它日趋深入。当代中医学子须恒于用功,勤于实践,精于治学,以便为思路的开拓和将来中医临床疗效的提升奠定基础。
“刘氏飞针”创始人刘会生教授做客“名老中医百家讲坛”
12月23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名老中医百家讲坛”迎来了第二十五讲——“刘氏飞针”治疗青盲技术及灵龟八法的运用。本讲由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飞针”创始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会生教授主讲,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世界针联传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希言教授主持本次讲座,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张大伟教授致辞。


“刘氏飞针”是刘会生教授在古代医家针刺手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针刺经验,加上深厚的书法功底,创造的一种易学、易教、患者痛苦小的毫针刺法。刘会生教授生动地讲解了“刘氏飞针”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优越性,这种针法通过肘、腕、指力将旋转的毫针弹射入穴位,再进行缓慢捻进。由于这种针法刺入急速、穿透力强,患者痛感极微,得气快,疗效好,为刘会生教授赢得了“刘神针”、“刘飞针”的盛誉。
刘会生教授对于针刺治疗青盲有较深的研究。青盲是指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是眼科较为常见的难治之疾,刘教授介绍,治疗青盲多从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益气养血、补肝益肾、补益脾肾着手。他在多年的临床中总结出肝郁气滞、气血瘀滞、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5种证型,主要采用复明、太阳、球后、风池为主穴进行治疗。治疗应注意诸穴相配,随证加减其他穴位治疗青盲,取穴精少。刘教授还详细讲解了“刘氏飞针”治疗青盲技术操作、关键技术环节、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的处理。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卦法”,是运用古代哲学的八卦、九宫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经穴。刘会生教授展示了手写的灵龟八法介绍,包括了九宫、八卦、天干地支和开穴的方法,他在讲座中详细讲解了与灵龟八法有密切关系的日干支、时干支的推算方法,从而讲解如何开穴,并配以手写板书,尽显名医大家风范。


刘会生教授12岁便随父问诊,至今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60余年,退休后仍在发挥余热,坚持坐诊,热心服务广大患者。在讲座中,刘教授以严谨、严肃的教学态度,毫无保留地与观众们分享了他多年的宝贵经验与知识,言传身教,使观众和后辈们备受鼓舞,通过这样的传授和传承,我们相信“中医针灸”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定能够焕发她的历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