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ISO/TC 249已正式独立发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如何科学、规范、有效地使用中医药引起全球业内专家的关注。2009年9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中国,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承担秘书处工作。ISO/TC 249在ISO日内瓦总部的领导下,通过TC 249秘书处开展具体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截止今年11月,ISO/TC 249已正式独立发布22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包括一次性无菌使用针灸针、亚洲人参种子种苗、中药重金属检测方法、中药煎煮设备、艾灸器具以及中药编码系统,实现了ISO领域中医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对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和中医药国际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正在制作的国际标准达49项。

  “除了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联络、组织开展合作,ISO/TC 249秘书处牵头多次举办了主题为‘寻求共识、共建合作’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论坛,邀请中国药典、日本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泰国药典委员会的专家共同参与,分享经验、探讨中草药国际标准的合作模式,寻求共识、建立合作,进一步促进全球中草药标准化工作,提高全球中草药的质量与安全。”徐建光说。

  除ISO/TC 249之外,上海中医药大学还承担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 11)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这是传统医学第一次进入WHO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象征着传统医学纳入了国际主流医学管理体。2014年12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FCMS)标准化建设委员会也落户上海中医药大学,负责和参与“世中联”国际标准的发展规划和制定发布工作。目前国际上与中医药相关的3大国际组织:WHO、ISO、WFCMS及其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平台都设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


全球同修一门课 上海交大中医药慕课获国际认可

  线上慕课传播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线下实地教大家辨认银杏、红豆杉等神奇中草药并体验针灸拔罐——这是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彭崇胜主讲的慕课《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课堂。近日,彭崇胜被授予2018年“U21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奖 ”。 “U21奖”授予彭崇胜,标志着上海交大中医药文化慕课及其教学方法创新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据悉,这门课是全球首门中医药文化慕课,有中文版、中文讲解加英文字幕版和全英文版三个版本。

  “这门课太有趣了,它使身在美国的我也能学习正统的中医药基础,加深认识自己的文化”;“我只能听懂一点点国语,但能看懂课程视频里的中文。我对中医认识非常少,听完这门课后觉得中医文化very interesting。”《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学员、美籍华人Teresa Cheng、Anita Cheng在慕课平台上留言说。

  Teresa Cheng和Anita Cheng不是第一个给这门课点赞的“粉丝”。据了解,《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自2013年12月在Coursera上线以来,吸引了来自五大洲140余个国家超过13万学员修读,学员有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中学生,也有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白领,还有不少退休的“资深学员”也加入了“修读大军”。其中,国内有近300所高校5万多名选修生,他们有70%以上来自中西部地区。

  “根据小组定下的课题,学生分头准备、在线交流,来上海后继续讨论,形成研究成果,最终以‘翻转课堂’的形式集中为师生展示;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团队将带领同学参观中医博物馆,现场感受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参观中药企业,了解规范化的中药制造过程和企业文化;体验针灸、推拿、刮痧等中医特色治疗和保健方法;模拟中医诊断、咨询;进药用植物园与药用植物亲密接触;了解中药材鉴定、识别方法;体验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新方案。” 彭崇胜表示,他还设计了远程直播互动等教学方法,创造机会同学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思考。


上海将筹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

  日前,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局长黄小路率队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调研。中医药的国际化离不开标准化,而标准化又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必经之路。因此,调研中传出消息: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水平,上海中医药大学拟整合各方资源、筹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

ffde24a671a37322249d900b0d4d56be.jpg

  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28项


  中医药是我国的原创医学,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医学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2009年,ISO/TC249(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在此基础上,上海市质监局成立了上海市中医药技术委员,以推进上海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据介绍,多年以来,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积极主导构建中医药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系,通过国际标准研制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出去”的成果显著。


  截至目前,ISO/TC249已正式发布28项中医药国际标准,包括一次性无菌使用针灸针、亚洲人参种子种苗、中药重金属检测方法、中药煎煮设备、艾灸器具、中药编码系统以及一次性使用皮内针等,实现了ISO领域中医药国际标准零的突破,对促进中医药国际贸易和中医药国际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目前正在研制的国际标准46项。这些国际标准的出台,对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国际标准发布后,华佗牌针灸针出口贸易额同比增加30%;中药煎煮设备国际标准发布后,中药煎煮设备贸易额同比增加15.2%,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达4亿元。


  主导发布总量全球占比不足2%


  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的强弱。然而,调研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标准化工作还存在提升空间。


  截至2017年6月,由我国承担的ISO/IECTC(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共84个,仅占全球总数的8.8%;我国主导制定并已发布ISO/IEC国际标准为369项,占总数的1.29%。黄小路直言,本市国际标准的形成和输出机制尚不健全,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渠道有限,在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制定的游戏规则下,受到诸多限制。


  同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调研中发现,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平台功能还不够强大,尤其在整合各方资源,筹建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产业化为一体的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机构方面,还有空间可挖。


  筹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


  因此,在调研中,各方明确,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水平,上海中医药大学拟整合各方资源、筹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指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是中医药国际化战略的基础,筹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是上海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内容,必将对上海建设中医药国际化高地产生深远影响。


  黄小路指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对于服务国家战略、惠及民生、促进产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要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瑰宝的内涵,在国际上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让传统中医药“走出去”。


  他希望,整合后的研究院要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探索中医药发展的现代技术路径。要在建设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过程中,将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与中医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化充分融合。质监部门也将运用标准、计量、检测等技术政策给予支持和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