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国家非遗“中医正骨疗法”传承人孙树椿教授做客名老中医百家讲坛

作者:周玥彤、雷黎 来源:世界针联 点击:1874次 更新:2021-06-07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和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的第四十三、四十四讲是由孙树椿教授主讲的《中医骨伤的传承与创新》与《清宫正骨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他是首届百名“全国名中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两场讲座由世界针联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教授主持。

image.png

  中医骨伤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运动系统损伤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的一门学科。在讲座中,孙教授带我们回顾了中医骨伤学科渊源与现代的发展历程,深入阐述了中医骨伤的定义内涵、特色与现状,包括二级分科、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经过孙树椿教授这一辈骨伤专家的不断努力,骨伤专业取消20年后,终于在2019年得以恢复,这对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有着里程碑意义。孙教授牵头主持再编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骨伤科学专业院校规划教材,他特别强调坚持中医传统理论,保持中医骨伤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吸收先进的现代科技成果,从而更好地推动骨伤科创新发展。

  孙教授非常重视骨伤学科的建设发展,他介绍,骨伤学科之所以蓬勃发展,是因为它适应时代,在坚守中医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将骨伤解剖、疾病病名等名词与现代统一,便于理解及研究,为发展造就了坚实的基础。刘保延教授也表示,在中西医优势互补方面,中医骨伤学科的发展经验对整个中医药领域都有着启发意义。此外,学科发展还需要互相借鉴,以促进彼此发展。

image.png

  为了中医后学者们更好地认识学习中医骨伤学科的传承与发展,孙树椿教授以“清宫正骨流派的传承与发展”,结合临床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这一流派的特色手法与理念。清宫正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中医正骨疗法”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

  清宫正骨流派重视手法,讲究“七分手法、三分药”以及“手摸心会”、“轻巧柔和”,此外,还重视整体观念,首重查体,重视功能锻炼。孙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整理提炼出了清宫正骨流派的二十种基本手法,在讲座中为我们介绍了部分特色手法,重点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尾骨骨折及骶尾部挫伤等疾病,讲解治疗手法,结合具体的病例,配以图片、视频讲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别开生面,让我们对直观、清晰、全面的了解中医骨伤的优势、立竿见影的疗效,为更好地推进中医骨伤为建设健康中国起到更好的作用。

image.png

  孙树椿教授不仅投身于临床和科研,还非常关心中医学科的发展,在答疑互动中他与主持人刘保延教授多次谈到中医传承创新的重要性,并不断强调,中医好比一棵大树,流派和学科是它的枝干,枝干茂盛了,大树才能繁茂;如果枝干脱离了大树,就不能称之为中医。中医各个学科之间需要经常交流、互相学习,以促进彼此发展。刘保延教授也表示,医学发展需要互学互鉴,这是学科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医学科不仅要借鉴现代医学,也要借鉴现代科学,将其与中医针灸、骨伤等结合,在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