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国访谈】解读我国首部中医药白皮书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119次 更新:2016-12-08
  

导语: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和中医药发展情况。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嘉宾介绍:

 刘保延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白皮书和中医药发展情况。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成就如何?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如何发挥中医药的应有作用?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为您详细解读。


刘保延:
大家好!
中国网:
非常欢迎您做客我们的节目!我们知道,作为中国首部中医药白皮书,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这部白皮书有哪些亮点呢?
刘保延:
最大的亮点是第一次以政府的名义就中医药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发布。在这个白皮书当中,它一方面介绍了中医药的历史,同时中医药在近几年发展当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概述。对中医药的特点、中医药的优势,都进行了很详细的阐述。还有一个亮点,这次白皮书里面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政策进行了比较通俗的解答,这里面谈到了通常说的“中西医并重”,但如何并重?在中西医并重的同时,如何优势互补等等,就这些问题,这次白皮书当中都有了非常好的阐述。这些东西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同时也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希望中医药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来满足人民在健康、康复上面的需求,这也是它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它表达了政府的决心,也表达了政府对中医药的一种期望。这些都是体现在白皮书当中。
中国网: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学目的调整和医学模式改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并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从您的感受来看,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
刘保延:
在中医药的发展方面有几个比较的突出方面。在北京,大家都能够体会到2003年SARS突如其来,当时病因不清楚,没有明显的药物,也是在这个时候,中医药的作用在这SARS当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中医科学院也是作为SARS临床研究的很重要的部门,我当时作为这方面的负责人,在北京16家医院用中医药的方法应对。临床研究证明,这样一些作用它是非常明显的。世界卫生组织专门在北京召开了一次会议,请了十多位专家对中医药治疗SARS的成果、我们研究的成果等等进行了评估,也是一个考试,最后结果证明中医药防治SARS是安全的,有潜在的效益,这是第一次证明我们中医药在重大的突发、新发传染病当中的作用。
在09年甲流期间,当时咱们国家国庆大阅兵,有很多的活动,当时国际上认为达菲可能是唯一能够应对甲流的药物,但是达菲的量有限。如果那么多人需要达菲,咱们国家生产不出来,也没有那么多药。中日友好医院的王辰院士当时领命在北京市观察了用传统的中药进行防治,用的是麻杏石甘汤加银翘散组成了处方,拿这个处方和达菲进行了比较,最后证明咱们中医药的效果和达菲在治疗轻型的甲流当中效果是相当的,而且有一些方面还有它的优势。这些东西说明了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当中,它的作用非常明显的。
另外,咱们在重大疾病的防止当中,尤其是咱们慢病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病变的病因又比较多变,好多东西只有到它病理变化非常明显了才能发现它的病变,但是这种情况中医药在防控慢病方面建立了非常好的体系。咱们在全国建立了16个临床研究基地,这十几个基地可以说都是以重大疾病的防控为主要目标的,所以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像中风、冠心病、肿瘤等等的防控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刘保延:
在近几年最大的特点,就是咱们把古人的治未病的理念进一步应用到大家的健康、保健当中来,因为当时古人在两千多年的时候就说过,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要让它从小病变成大病,这种思想对我们现在健康维护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很多的慢性病一旦得了以后,它往往都需要终身的治疗,但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不得病。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应用,尤其在咱们近几年的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当中,可以说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拔罐、灸法、足疗,这都是中医药的一些理念和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中医药在防病、控制疾病这方面它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另外一块是中药的国际化。中药的国际化也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实际上在一两千年以前,咱们已经向周边很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这些国家在传播,像欧洲也在传播。但是近几年,随着健康理念的转变,随着咱们国家医学方面、中医药学方面的发展,咱们的中医药,尤其是针灸已经走向国际。
据我们调研,世界各地有183个国家都在不同程度的使用中医、针灸,而且在很多疾病当中,原来都是治疗痛症,现在除了痛症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病变都开始使用针灸的疗法。比如试管婴儿,通过针灸的方法可以使试管婴儿的受孕率提高20%左右。还有很多患者,比如卵巢功能减退、卵巢早衰,用针灸的方法效果就非常好,还有美容、减肥等等。可以说,针灸在慢慢走向国际,在国际上可以作为有第一影响力的。到各个国家,如果要是问起来,都能发现又针灸在应用。而且我们作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我们在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的一百九十多个团体会员,我们每年要召开很多针灸方面的会议。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针灸已经不是一个华人在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国外人现在开始运用针灸了。所以我们说中医药它在国内的医疗卫生事业当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明显的。
中国网:
中医药不仅能够保健、能够预防,在重大的传染病当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您刚才提到了“中西医并重”的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是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白皮书中也提到“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中西和西医各自的优势有哪些?如何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优势?
刘保延: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咱们国家的医学其实是先有了中医药,可以说中医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现代医学,就是西医它到我们国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西学走的这条路和我们中医走的路确实不是同一样。都在研究人体,但是它各自的侧重点不一样,西医这个学科比较侧重对人体的结构,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研究,它的机制研究的比较清楚。所以咱们民间有一句话是“西医让人明明白白的死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的活着”,实际上这就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西医对人体是从物质的角度入手,跟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往前走一步其实对它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支撑,而且它受益于近代一百来年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有了显微镜。有了电子显微镜,有了各种对人体物质来分析、分离鉴别的技术,让西医学发展得非常快。而且西医学用它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对抗医学,它针对性很强,所以往往是主要把这种病看准了,它有相对应的药物,可以马上起效,这是它很多的优点。近几年来咱们也看到,西医学对人体从基因,各种组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所以它的发展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中医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不是从人的物质角度入手的。人要运动,你运动的话表现在外的状态,这种状态中医把它进行了归纳,把它和人体的干预紧密的关联起来,这样你在什么状态下,用什么样的方法给你干预,让你达到一种舒服、健康的平衡,这就是中医一个很大的特点。咱们看到前一段时间奥运会上美国游泳运动员使用拔罐。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中医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说,我身上疼,用拔罐这个方法让我感到舒服。
但是这种研究,它让人“糊里糊涂地活着”,这是什么意思呢?它告诉你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让你可以达到平衡,但是它很难给你讲出来。为什么你拔了罐以后就舒服了,你不疼了,它基于什么渠道,通过什么物质的变化,这很难说清楚。
刘保延:
我刚才说了,现代医学它有很大的特点依赖于高技术。咱们想象一下,如果核磁,没有电子显微镜,没有现在的理化检查的手段,西学肯定就寸步难行了。但是这些东西的发展,它都是依赖于高科技,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咱们现在看到的医疗领域,人的健康领域当中,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大家都看病难、看病贵,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制于这个东西。所以它的好处是什么呢?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它的费用比较高,所需要的投入比较大,这是它很大的障碍。
但是中医药学比较简单,它是对人体病因的发现。你的反映是看得见的。我用我的五官“望闻问切”,我就可以收集到你外在的表现,根据你这个表现我就归纳变成我们说的症候,我们的干预措施就能够紧密结合起来,马上就可以给你开药。你吃了药后很可能马上就能起效果,所以它这个成本是不受高科技各种仪器设备的限制,它的方便性是很大的优点。所以SARS期间,咱们都不知道病因的时候,中医就可以给你开处方,你吃了以后很可能烧就退下来了,你用了中药以后,虽然西医还没有太多好的药,只能用激素对抗,但是你用了中药以后激素用量就可以减少了,它对人体的副作用就可以减少。这些东西实际是不需要像西医那种必须把它搞清楚了才可以。它是从咱们中医的望闻问切,由外来测内,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中医这样的优势,我觉得它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中医药是以自然的资源或者以调动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能力的方法,像杠杆一样,达到四两拨千斤。比如我扎针扎进去了,扎两下就把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调动起来了,这种作用最大的好处是它没有副作用。尤其是针灸,它的副作用非常小。当然你说吃药,它有一些药物是有毒的,但是大多数的药,如果用对的话,它的毒性还是非常有限的,它毒副作用比较小,耐药性也比较小,所以这样让中医药这种防御可以用在保健、康复,可以在人体内,长期应用对人体的伤害都不是特别大,所以这个和西医就是很大的弥补。大家都吃西药,你吃得多马上副作用就出来了。如果你能和中药配合,优势互补,可以减轻它的负作用,让它的药量减少,当然它的作用可以发挥。
刘保延:
所以我说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我们经常说中医简单、方便,效果还明显,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些都是它的优势。在这次白皮书里,咱们一再强调要优势互补,我觉得这个非常好。你单打一,现在看来都不行,只有把大家的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对人们的健康、对疾病、对康复才有好处。


中国网:
刚才您也提到了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重大传染防治等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想请问一下,您认为对这些工作当中,我们在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机制方面是不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您认为如何改善这样一些不足呢?
刘保延:
其实刚才咱们说了,中医药在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当中作用应该是很明显的。这不是在今天,而是在历次的传染病的防控当中,咱们往往都有比较好的表现,但是咱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医疗体制的方法往往是在第一时间,中药是很难介入的。因为这些病,咱们公共卫生的要求、条件来说,像咱们很多中医院没有隔离条件,所以大家对中医药这方面就认为你们还能治疗传染病吗?所以冲在一线的时候,中医药很难马上介入,所以我觉得应该很好的改变这种机制。我们看在SARS的时候,一开始中医药就很难介入。当时吴仪副总理专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请很多老中医来谈,后来在政府的干预下,中医药深入了一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到了09年甲流的时候就好多了,从卫计委、国家中药局都是第一时间组织中医专家亲临一线去看病人,把病人的病情从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对全国中医药的治疗就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这种机制需要从国家层次上来建立,就是真正的优势互补,而不是说排斥,这一点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咱们国家在这方面实际上已经往前迈了很大一步,而且从国家医改当中也一再强调,建立中国人的、咱们国家独有的特色。咱们特色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个体系里面很一个内容,就是中西药要有机结合,要让中医在第一时间能够在重大的突发传染病当中发挥作用,让中医药能够在重大疾病的防控当中积极地参与进去。这块咱们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我觉得还是远远不够。有了白皮书,将来中医药立法以后,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这个东西。
中国网:
可以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这样的问题,包括今年2月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及前不久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如何让中医药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刘保延:
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做:
第一,中药的发展。因为现在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基本上都是以西医为主体的,它的主流医学体系是现代医学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中医药要想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而且它的理念、它的思维模式,和我们现在的科技中它是不同的。如果在这个大的环境当中,中医药得到一个发展,首先要有好的政策环境,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在咱们国家刚解放的时候,当时我们看到中医药的发展确实阻力是很大的,但是毛主席认同这条路,他从多种方面,从人员组成,从中医科学院的建立,咱们中医药大学的建立,这些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成立的。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中医药肯定就势单力薄。所以我想第一个方面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策环境,这块咱们国家现在已经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了。我们现在马上要推进中医药立法,而且在我们宪法当中就明确的写了要发展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而且“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是咱们国家一贯的方针。但是近年,政府对中医药的扶持,对中医药的环境营造,力度确实非常之大,这是我们深深体会到的。
第二,如果有政府的支持,中医药自身需要很好的去努力。咱们中医药的思维,它的范式跟现代医学很多是不一样的,你要是完全的按照现代医学这套东西去要求中医药的话,那中医药就很难发展。所以这种情况下,就要建立一个适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一些研究方法和评价方法,这个东西需要我们中医药的人自身去做,他没有用过怎么给你做呢,所以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第三,现在任何一个科学的发展都需要技术的支撑,像我们中医药学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可以说还是比较原始的技术,我们靠人的五官来收集信息,这还很原始。如果能把大数据、互联网,把现代的信息技术很好的整合到我们中医里面来,让它来帮助中医能力提升,那我们中医的优势就会大大的提升。这个工作当然需要国家的支持,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中医人有自身要有所认识,有所组织,自己要很好地去努力,当然也需要让多学科的人加入进来,大家共同来推动,这事才能真正的做好。
刘保延:
这方面在我们发展当中,从现代来看,除了咱们需要技术的支撑,需要中医人自身的努力以外,还有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就是我们需要让大家认识中医药。中医药给人的不光是一种药、一种方法,其实给人一种健康的理念,这个理念如果被大家广泛接受的话,那你的市场,你的发展可能就很大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用中药,这个理念在变,大家就开始觉得中医很好的。
中国网:
虽然我们中医药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但是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并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想请问一下您,您认为中医药在今后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方面都面临哪些挑战,去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呢?
刘保延:
说到的这个问题,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也好都需要技术的支撑。你没有技术来帮助你、支撑你,你这个科学的理念、好的理念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感觉,中医药现在最大的困境,我们有比较超前的理念,或者先进的健康的理念,但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核心问题还是技术问题,让我们的优势很难得到一种潜能的发挥。所以我想,要破解这个东西,肯定要靠科技。通过科技的创新,我们在遵循中医自身规律的同时找到解决它的一些技术,这样才能让中医药真正得到发展。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其实我们一直在研究,像中医药里面,我们说现代西医搞什么呢?搞精准医学,奥巴马提倡精准医学是未来一切发展的方向,而且还有很多的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推动这个事。其实精准医学的核心是什么呢?它的理念是个体化治疗,就是对一个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让这个人的治疗更加有效。
但是要说起来我们中医药的核心治疗理念和方法,我们把它叫做辩证论治,它就是一种个体化治疗,这种个体化治疗可以说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广安门医院有一个老专家看发烧的效果非常好,我给他介绍过很多的病人,有些人是手术以后的,有些是小孩感冒了,或者其他病引起来的,他看完以后一般来说三五副药就马上见效。但是我们把他看发烧的某一段时间的病例收集起来,大约有八千多个病例。这八千多个病例里面有9500多个处方,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后来我们发现9500多个处方当中,如果从药的组成来看,只有1.6%的处方药位是一样的,也就是98%以上的处方药位都不一样,说明什么问题呢?如果把药量再加上,可以说没有一张方子是一模一样的,这个东西它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个体化。
刘保延:
但是个体化这种东西怎么发现它背后的规律?它肯定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的发展靠以前的方法是没有的,它只有靠我们自己在保持中医这种个体化治疗的同时,找到一种发现它个体化背后的规律。如果把每个人用的规律都找到了,你进行比较,它就会互相学习,不断促进。像我们马拉松赛跑一样,我就老看到人家跑得快,老想让他追,那就跑的得越来越快了。所以这可能是中医药要去克服、去解决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决,从现在来看已经看到了曙光。西医的方法就是搞群体的评估,群体的研究,它的个体研究没有办法做。当然我们中医从这么多年的辨证论治,这是我们的优势、特点,但是现在淡化了。为什么淡化呢?就是没有方法学的支撑。但是你在医院里面看,大量人看还是以汤药为主,还是辩证论治,所以我们中医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解决支撑我们这个发展的技术和方法。
现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觉得像大数据,它的核心的一个理念和方法是可以支撑个体化,它可以让个体化的规律得到发现,所以我说它就是我们中医药发展的支柱型的技术,如果我们很好的把它用起来,很多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我是感觉,破解咱们中医药学发展当中的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咱们技术支撑的问题,也解决我们中医个体诊疗的规律发现问题,评价的问题,特色的比较问题,这些问题如果真正得到解决了,那么中医药肯定会名医辈出。现在我要当一个名医,得五六十岁以后,头发都没了才能当名医,如果这个东西要解决了,可能很快就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医生。
中国网:
听了您的介绍,感受到我们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也体会到了它的与时俱进。我们发现中医药未来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技术的支持,需要大数据的支持。我们也希望中医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也觉得中医药的发展指日可待。
再次感谢您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谢谢!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文章摘自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