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303次 更新:2018-08-03
  

李亚楠1,马 骏1, 王述菊1,王 彬1,王 琪1,袁 利1,汪 瑶1,柳默涵1

(1湖北中医药大学,430061)

摘要:研究背景:肩周炎作为现代一个常见疾病,病程较长,疼痛较为难以忍受,成为现代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针灸对肩周炎有多种方法单独或结合使用,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如:温针灸,体针,耳穴,电针,腹针,火针等。本文查阅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从治疗方法上对其进行分类,对每种方法加以阐述和分析,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现代研究进展,以供临床治疗及方案改善参考,并总结了当下治疗方法的不足,对将来的取穴等作出展望。

关键词:针灸;肩周炎;治疗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Shoulder

          LI Yannan1, MA Jun1, WANG Shuoju1, WANG Bin1, WANG Qi1, YUAN Li1, WANG Yao1, Liu Mohan                                  (1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1)

Abstract: Background: As a modern common disease, the disease is longer and the pain is more intolerable, and it becomes a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of moder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Acupuncture on the frozen shoulder has a variety of methods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there i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Such as: warm acupuncture, body acupuncture, ear, electro-acupuncture, abdominal needle, fire needle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 The method was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And summed up the current lack of treatment methods for the future acupoints to make a prospect.

Key words: acupuncture, frozen shoulder, treatment

       肩周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一直以来,肩周炎常常与其他肩关节疾病发生混淆,医生以及研究者经常把肩周炎看成所有肩部疼痛以及其周围疼痛性质疾病的总称。肩周炎实际是肩关节及周围组织病变的一种疾病,更为精确的定名应该是“冻结肩”或“粘连性关节囊炎”然而由于目前对肩周炎的病因及发病的机制尚且没有定论,有关肩周炎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西医对治疗本病没有很好的一种办法,主要靠口服消炎痛等药物控制症状,改善疼痛,并不能根治,而且药物副作用大,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肩周炎在目前的调查中显示发病率约为2%~5%。[1-2]肩周炎最开始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继而发展成为关节活动障碍,活动不利。针灸治疗本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良好的疗效,并有很多种方法,无副作用,较为绿色,具有高效,安全,无创的特点。

      中医认为本病与感受了风寒湿邪有关,且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闪措劳伤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調經論》曰:"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流,溫則消而去之。"中医认为痛则不通,不通即[]为周围组织感邪后血运不通,故将其称为“漏肩风”,《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且认为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闪挫劳伤等因素亦有密切关系,故多发于50岁的成人,又称“五十肩”。《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中认为“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肝气不足故痉挛疼痛。

      现代医学主要认为,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指肩关节囊周围的关节及软组织因急、慢性磨损或退行性病变,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的一种特定性病变,从而出现的以肩部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特定性疾病,俗称凝肩、五十肩。本病的常发生年龄在50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肩周炎在中医学上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等。

      肩周炎为3期;刚开始为炎症期,主要变现为疼痛,后来逐渐发展成夜晚疼痛以致无法入睡,肩部受被动牵拉或受到碰撞后,可引起猛然撕扯样剧烈疼痛,有时疼痛可向颈项部及上肢部及肘部扩散。继而发展为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粘连,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恢复期,主表现为为肌肉萎缩,无力,疼痛逐渐消失。诊断和治疗肩周炎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将肩周炎疑似病例混淆其中,对肩周炎和其他类似肩周炎的疾病不加鉴别而造成误诊尔耽误病情,后发展至粘连期。

笔者在浏览有关肩周炎的文献时,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分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针刺

1.1体针

     肩周炎主要因慢性劳损和急性扭伤所致,故针灸取穴多选用肩关节周围的穴位,取其近治作用,多采用穴名本身就带有“肩”字的腧穴,如肩前,肩髃,肩髎,肩贞等。从文杰[3]认为第一种为巨刺,巨刺肩部的阿是穴,临床上较为常用,左肩取右穴,右肩取左穴。结合五输穴使用则效果更好,但不能达到根除病因的效果。第二种为远道刺,病在上取之下,刺府俞也。第三种为火针,临床上较为常见。另有十二刺:第一种为齐刺,临床报道少见。第二种为恢刺,针对肌肉拘急疼痛四周刺,是多向刺的典例。第三种为扬刺,疗效较好。第四种为直针刺,是近代横针刺的基础。第五种是短刺,疗效较好,第六种为浮刺,操作方便简单安全无痛。第七种为傍针刺,刺肩内凌穴有较好的疗效。周桃苍[4]采用齐刺法针刺局部阿是穴,阿是穴左右1cm各一针,出针时揺大针孔,不按压针孔。有效率达到89.2远道取穴,手太阴取鱼际,手少阳取中渚,手阳明取合谷,手太阳去后溪,混合型取关经上腧穴,疗效较好。韩雪燕[5]采用肩三针围绕肩周炎“痹阻不通”的病机进行治疗以及透穴疗法,条口投承山,使用总频次为412次。胡波[6]总结了以下方法,透刺:透穴刺法是继《内经》以后毫针应用的一种新的刺法,开始于元代,是将针刺一个穴位朝向另一穴位的方向,它的刺激量较大,针感更为强烈,效果肯定。齐刺:治疗方法:取肩部在被动活动时的痛点为针刺中心,按照疼痛的部位或位置的大小,以2~3cm为半径在两侧对称取6~8个穴位(穴位可以是经穴、经验效穴、经外奇穴亦或阿是穴),用毫针直刺或沿肌肉的纤维走向的走行方向斜刺,并在痛点中再刺1针。合谷刺黄氏取肩部三针(肩部、肩前部、肩后部)深刺到皮下后再将针提起退到浅部皮下分别向周围前后几个方向刺入,形成鸡爪形(合谷刺)。把针提至浅层,嘱患者使患肢保持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的位置,再次行合谷刺后急速出针,手法主要为提插捻转。其疗效显然比患者保持其他体位或患者舒服体位下的针刺疗效要好。巨刺:用毫针刺健侧的阳陵泉穴,待患者有针刺感应后再次刺与患侧肩酸困的痛点最明显处(阿是穴),患者感到酸胀后令患者做前举、外展、划圈等动作,对肩周炎疼痛较弱、痛点较为明显者有显著的即时效果。阻力刺: 令患者坐位在保持最为痛的姿态中,探求最为明显的中心点(动痛穴)。在此中心点下针,用高频手法,频率250次/min以上保持针体震颤。得气后再把针提至皮下浅层,再令病人做最为疼痛的前举、外展、划圈动作,在活动时仍采用高频提插捻转的手法,直到疼痛消失或缓解,疗效略优于普通针刺组。雀啄刺: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选取肩背部阿是穴以及有板滞、牵拉感的部位作为刺激点,到达相应肌层时即用雀啄样刺法刺相应病变组织5~10下,然后再往深层进针,可配合TDP照射。贾小红等[7]采用梅花针治疗肩周炎,在阿是穴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TDP照射。具有快速缓解疼痛,止痛疗效长的特点。

1.2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刘尚策,郭玉红[8]在肩髎、肩贞、肩髃、肩前和阿是穴等施以温针灸配合“合谷刺法”。此法促进炎性组织修复,进而缩短该病自限期。徐有芳[9]在肩髎、肩贞、肩髃、肩前和阿是穴,双侧阳陵泉,与寒湿有关加双侧阴陵泉配足三里,另取经验效穴中平施以温针灸,取针后用闪火法在肩背部疼痛区域闪罐后留罐。张宗利,梁芳妮[10]先对患者从风池穴,沿着哑门穴,到达大椎穴进行刮痧,刮痧后对肩三针,天宗,臂臑及远端取穴曲池,合谷灯穴采用温针灸。

1.3电针

       电针疗法是在针刺"得气"后,通过针体将微量电流传导到人体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特定疗法。它可以在普通针刺得气效果的基础上,更结合脉冲电流,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刺激量更大,故能使某些疾病疗效提高,用电流的震动频率代替手法使镇震颤,提高疗效的同时节省人力。吴长欣[11]取条口穴和相应阿是穴,用28号的二寸半毫针,刺入深层然后行针,待得气后,使患侧手湿润,接入电针负极,并嘱患者活动肩关节;或将肩井与曲池通上电;不能后展者取云门和秉风接电;主要疼痛在肩前者将肩内陵、手三里接电;主要疼痛在肩后者,将肩痛点或肩贞与支正或后黯接电;病情严重时同时通两个。电流的强度要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通电时间为15~20分钟。电波选择一般用可变波。若醚痛为主病程又长用疏密波,若为寒湿痹证者每次加灸痛点阿是穴部穴位2一4个。

1.4火针

      火针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陈静[12]等运用火针治疗粘连性肩周炎,治疗后有效率较高。周淼[13]用毫火针快速进出肩髎、肩贞、肩髃、肩前、巨骨、天宗和阿是穴,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障碍的问题。王晓刚[14]等以肩前、肩髃、肩髎、肩贞、肩前、肩中、阿是穴为主穴,以秉风、天宗,风池、臂臑为配穴,在主穴上采用中粗火针,配穴用细火针。

1.5腹针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黄玲[15]选择中脘、滑肉门、商曲配合肩三针的正常针刺治疗肩周炎,有明显的疗效,整体改观。元锋国[16]以中脘、商曲、滑肉门为主穴,以水分、滑肉门三角、上风湿点(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神阙(艾灸)施以针刺配合使用委中到承山和阳陵泉到悬钟有明显瘀滞处刺络放血。

2.灸法

       灸法是将艾炷、艾条或艾绒等在相应穴位上或相应痛点进行烧灼或熏灼,借助其温热效应,结合经络的走行及疏通的作用来针对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高映辉[17]选取肩髃、肩前、肩贞、曲池等穴,将艾绒做捏成圆锥状,放在相应的穴位及痛点上,从顶端点燃待皮肤感觉灼热并呈潮红而不至于烫伤时用镊子夹掉,换第 2壮行相同方法,如此灸 4 ~ 5 壮,每天每个穴位灸 7 壮,7 次为 1 个疗程。马晔[18]先在肩关节部位施以手法推拿,然后取一块直径1.5m的鲜姜片,让病人选择不同艾炷与姜片于肩髎、肩贞、肩内陵、阿是穴等不同穴位上点燃艾施灸 20 min。每天 1 次,7 天为一疗程。治疗周期最多 3 个疗程,最少 1 个疗程。

3 结语

       肩周炎与每个人的生活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患有肩周炎的人也越来越多,世界各国也逐步布向老龄化社会。因此如何预防和控制肩周炎越来越重要。肩周炎的预防和治疗主要是要驱除导致肩周炎的多种因素,如改善工作用肩习惯、针刺改善关节粘连、口服中药及药敷改善血流状态、适当运动及推拿手法等。总之肩周炎的治疗应该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中医和西医相结合、药物和物理疗法相结合,使病人关节肌肉健康。西医在治疗上多以镇痛药物,虽然见效快,但起效慢,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易损伤肝肾功能,易形成依赖性和戒断综合征,使得病人在治疗时有较多的担忧,使药物的临床应用遭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海内外不倡导长期运用西药治疗本病。而中医药近年来在治疗肩周炎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优势,中医药针对肩周炎的途径普遍,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中药能增强机体抗损伤能力,而且针灸在治疗肩周炎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取穴简便,辩证灵活、无任何毒副作用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信赖。但中医在医治肩周炎的临床调查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处理,如中药作用缓慢、疗程长,某些方子中使用的中药多、量大,缺少相对的安全性指标等,对药物的作用靶向、环节阐述不明确,病症临床分型标准不统一,针灸的选穴单一,常用穴较多,侧重不够明显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改善的地方,使针灸能在治疗肩周炎上发挥更大更确切的作用。总的来说,中西医治疗肩周炎都是有效的,但是我们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用药,加强中西医临床研究,提高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参考文献

[1]Hand C.Clipsham K,Rees JL,et al.Long-term outcome of frozen shoulder[J].J Shoulder Elbow Surg,2008,17(2):231-236

[2]Hannafin JA,Chiaia TA.Ahdesive capsulitis.A treatment approach[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372):95-109 

[3]丛文杰, 方剑乔.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进展[J]. 光明中医, 2008, 23(12):2070-2072.

[4]刘照时,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选穴与治疗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1006-0979(2014)32-0048-02

[5]赖雪燕, 叶敏, 祁冀,等.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J]. 西部中医药, 2014(6):71-73.

[6]胡波, 马惠芳, 郭长青.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近况[J]. 针刺研究, 2004, 29(3):236-239.

[7]贾小红,刘黎宁.梅花针治疗肩周炎74例[J].中国针灸,2011,31(11):1040

[8]刘尚策,郭玉红,何艺博等,温针灸配合“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3):50-52

[9]徐有芳. 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6):497-499.

[10]张宗利, 梁芳妮. 温针灸配合刮痧疗法治疗肩周炎[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7(30).

[11]吴长欣, 王若琨. 穴注加电针治疗肩周炎106例报告[J]. 江西中医药, 1985(2).

[12]陈静. 火针疗法治疗粘连型肩周炎123例[J]. 中国针灸, 2001, 21(5):304-304.

[13]周淼. 用火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1):17-18.

[14]王晓刚, 鹿艳群, 秦亮. 三棱火针治疗肩周炎68例及护理体会[J]. 中国民间疗法, 2012, 20(9):14-15.

[15]黄玲, 罗雪梅, 罗凯. 腹针疗法治疗肩周炎80例[J]. 陕西中医, 2009, 30(12):1646-1648.

[16]元锋国. 腹针配合刺络治疗肩周炎45例[J]. 中国针灸, 2006(s1):52-53.

[17]李邦伟, 方剑乔. 灸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概况[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11):65-67.

[18]李邦伟, 方剑乔. 灸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概况[J]. 针灸临床杂志, 2011, 27(1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