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脐针“四正位”联合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930次 更新:2018-08-02
  

金灵青1,郎伯旭1  

(1台州市立医院,浙江台 318000)

摘要:目的:观察脐针联合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以脐针加腹针治疗;对照组以口服氯雷他定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优,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针联合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关键词: 脐针;腹针;慢性荨麻疹 

  Clinic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Nave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JIN Linqin1, LANG Boxu

(1 TaiZhou Municipal Hospital, ZhengJiang 318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nave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bdominal acupunctur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Methods: 100 cases of chronic urtica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navel acupuncture and abdominal acupuncture, and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al Loratadine tablets.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treatment group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led group, and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wo group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navel acupuncture and abdominal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chronic urticaria.

Key words: Navel acupuncture, Abdominal acupuncture, Chronic urticaria

      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是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常伴有较剧烈的瘙痒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连续发病6周即可诊断为慢性尊麻疹[1](ChroniCUrt1caria,CU)。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无镇静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部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则疗效欠佳[2]。笔者使用脐针“四正位”联合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5 年 12 月就诊于台州市立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慢性瘾疹患者 100例。采用随机对照结局盲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50例。观察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 21 ~ 64 岁,平均年龄(43.43±14.84)岁,病程 10 个月~ 35 年,平均病程 (6.8±1.9) 年;对照组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 17 ~ 60 岁,平均年龄(43.60±14.33)岁,病程 6 个月~ 33 年,平均 ( 病程 5.1±2.1)年。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 2007 版《荨麻疹诊疗指南》[3]

       慢性荨麻疹的诊断:①风团伴瘙痒几乎每天发生,持续≥ 6 周;②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损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③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④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 18~ 65 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课题组治疗方法。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并发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恶性肿瘤、精神病、血友病患者;③ 2周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类药物者。

1.5 剔除标准

        ①未按时、按要求服药,无法判断疗效者;②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日。

观察组:采用脐针加腹针。脐针穴取四正位(坎、震、离、兑),首先从坎位进针,最后一针落在兑位。进针点寻找结节及皱褶及色素沉着处等明显病变反应点,采用20*25mm的毫针沿皮肤呈20度角捻转进针,针尖至皮下筋膜层(手下有阻滞感)为宜,不刺至肌层。腹针采用20*40毫针进行针刺,引气归元深刺(D),余穴中刺(M)。腹针穴取引气归元、腹四关、天枢、大横。

  以上穴位操作时均让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再进针。留针30分钟,前三天每天针一次,之后隔天针一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两组于五周后观察疗效。

1.7 疗效评价

       1.7.1 荨麻疹症状和体征的评分标准参照欧洲研究[4]:①风团数目:0 分:无风团;1 分:风团数 1 ~ 10 个;2 分:风团数 11 ~ 20 个;3 分:风团数> 20 个。②风团大小:0 分:无风团;1 分:风团直径< 1 cm;2 分:风团直径 1 ~ 2.5cm;3 分:风团直径> 2.5 cm。③瘙痒程度:0 分:无瘙痒;1 分: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2 分:中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 2 次,影响睡眠,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 分:重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 3次或无法入睡,影响睡眠、正常生活和工作。④风团发生次数:0 分:> 30 d 发生 1 次;1 分:16 ~ 30 d发生 1 次;2 分:8 ~ 15 d 发生 1 次;3 分:1 ~ 7 d 发生 1 次;4 分:< 1d 发生 1 次。⑤风团持续时间:0 分无风团;1 分:风团持续时间< 4 h;2 分:4 h <风团持续时间< 12 h;3 分:风团持续时间> 12 h。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欧洲研究[4]。以症状和体征下降指数作为疗效评定依据,疗效指数 (%)=(治疗前总积分 - 治疗后总积分)/ 用药前总积分 ×100%。疗效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 4 级。痊愈:疗效指数 =100%;显效:60% ≤疗效指数< 100%;有效:20% ≤疗效指数< 60%;无效:疗效指数< 20%。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 + 显效例数 + 好转例数)/总例数 ×100%。

1.8 统计学方法

       SPSS17.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x ± s)表示,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选择双侧检验,P < 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治疗 5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2%,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 一)。


  

QQ截图20180802145914.png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改善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瘾疹(荨麻疹)症状、体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 < 0.01)(表 二)。观察组风团大小和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发作次数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1)(表 三)。

QQ截图20180802145925.png

QQ截图20180802150005.png

3 讨论

       荨麻疹属称中医学的“瘾疹”范畴,俗称“风湿疙瘩”“风疹块”等。中医学认为,荨麻疹根本原因在于个体禀赋不耐而使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复因外邪侵袭,或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因素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致,其病理性质多属虚或虚实夹杂。早在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中记载[5]:世医论瘾疹,内则察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寒暑风湿,随证调之,无不愈。即提示了在分析本病时,应注观察脏腑虚实的情况。《丹溪心法》又云:疹多属脾。古今许多医家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多与肺脾肾密切相关。

      脐针,是指在脐部实施针术,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祛除疾病[6]。该疗法把肚脐视为一个八卦、太极圈,上为离为心为火,下为坎为肾为水,左为东为肝为震为风,右为西为兑为肺为金。四正位就是“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即心肝肺肾四个脏,也是五行里的金、木、水、火。大自然中的太阳运行轨迹为东升西降,根据“天人合一”的古中医理论,人体的阳气运行规律也是东升西降,既左升右降,肝气升发,肺气肃降。我们把四正位第一针扎在坎位上,第二针扎在震位,第三针扎离,最后一针落在兑位。其意为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首先,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荨麻疹,其发病部位是在皮肤,肺主皮毛,故无论是什么病理机制引起的荨麻疹,其最后的落脏必定是在肺脏。其次,慢性荨麻疹多为久病必虚必瘀,针“四正位”从坎位入手,最后落脏落到兑位,符合人体阳气升发的规律,能激发人体的阳气,最后达到培土生金的补肺作用,并且“气行则血行、气能生血”,阳气的运行被推动以后,血瘀情况也从而跟着改善,血虚的情况也会因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得到良性调节而得到改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7],血瘀血虚症状改善了,荨麻疹的症状也能得到缓解。再次,古今许多医家提出慢性荨麻疹与风、寒、热等有关,在“四正位”里面,坎位为水为寒,震位主风,离位为火为热,其中坎离两针形成“水火即济”调节阴阳的作用,诸多外邪如风、热、寒等都会随着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得到祛除。因此,处方“四正位”可适用于各种证型的慢性荨麻疹。最后,“四正位”中的离位为心,病机十九条中记载[8]“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荨麻疹病人就诊的首要主诉便是剧烈的皮肤瘙痒,因此,临床上针四正位往往对于瘙痒发作时的病患者是“针下痒止”,标本兼治。

       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9]。从中医角度看,腹部不仅包括内脏器官,而且发布着大量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较广途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为引气归元,其中中脘、下脘同属中焦胃脘,理中焦而调升降;且手太阴肺经起于焦,故可兼调肺气升降;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四穴合用,针刺深度取深刺,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既可补肺脾肾三脏亏损之本虚,又可助运化行津液,调局部气滞血瘀之标实。外陵与滑肉门共称腹四关,此四穴中刺,有通调气血、疏通经气使之向全身布散的作用。以上诸穴为腹针疗法中的基础方,对于慢性荨麻疹,也是起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祛除病邪的目的。

       本研究发现脐针四正位与腹针基础方相须使用,能很快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改善病人的体质,许多患者诉瘙痒症状改善的同时,其睡眠、饮食及大便相关情况也同时得到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病理机制相当复杂[10],临床辩证有些很难精确,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脐针四正位与腹针基础方相须使用,对许多不同证型的慢性荨麻疹都能起到非常理想的疗效。这就解决了临床上因为慢性荨麻疹辩证模糊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体现了中医治病的“大道至简”。

脐针与腹针的施针部位为腹壁的浅层,病人痛苦很小,且安全性很高,且体位为仰卧位,病人不易晕针,易于接受,况且本疗法高效,实用,临床上很值得推广。对于本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现代医学机理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742- 748

[2]张金芝, 王立平, 李雪丽. 盐酸非索非那定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6):449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10):591-593.

[4]Beanvides J, Schoemaker H, Dana C, et al. In vivo and vitro interaction of the novelselective histamine H1 receptor antagonist mizolastine with H1 receptors in the rodent [J]. Arzneimittelforschung, 1995,45(5): 551-558.

[5]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齐永.脐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7]张颜等.针刺加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尊麻疹6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8]李德新.中医基出理论讲稿[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9]薄智云.腹针疗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0]罗光蒲等.陈汉章教授治疗尊麻疹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