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杨氏3A+疗法“腘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1048次 更新:2018-08-02
  

米甲龙1,杨才德2

(1 庆阳市西峰区温泉卫生院,甘肃庆阳,745000;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目的:观察杨氏3A+疗法“腘五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腘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1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7.9%,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7.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杨氏3A+疗法“腘五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腘五针”;杨氏3A+疗法;疗效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Yang's 3A+ Therapy at “guo wu zhe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MI Jialong1, YANG Caide2

(1 The Wenquan Health Center of Qingyang County in Xifeng City, Qingyang Gansu 745000; 2 Integrated TCM & Western Medicine Department, Donggang Branch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Yang's 3A+ therapy at "guo wu zhe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50 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46 cases in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ith Yang's 3A+ therapy at "guo wu zhen", while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 Then,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fter 1 courses. Results:28 cases were cured,11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8 cases improved,1 case in vain,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7.9% in treatment group, while 13 cases were cured,19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5 cases improved, 11 case in vain, the total effective of 77.1% in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 effect of Yang's 3A + therapy at "guo wu zhen"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Knee Osteoarthritis, “guo wu zhen”,Yang's 3A+ therapy,Clinical observation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发病呈世界性分布。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在最常见的三大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中,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于首位。骨关节炎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脊柱、膝、髋关节等部位,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伴活动受限。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可造成残疾。

       骨关节炎是导致老年人疼痛和残疾的首要病因。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骨关节炎发病率为6.9%,女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11.6%[1]。而国外膝关节骨关节炎有影像学表现的患病率据研究数据显示,在女性由年龄24-25岁的1%-4%上升至80岁以上的53%-55%;在男性由年龄45岁以下人群的1%-6%的患病率上升至80岁以上的22%-33%[2]。国内2000年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亿。据估算,60岁以上老年男女有症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人数已达1500万,而且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及体重普遍增加的趋势,患病人数将继续上升。因此,关注该病的现状,重视该病的研究,减少该病的危险因素,加强该病的防治措施已刻不容缓。目前对膝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灸治疗、中药内服外敷、电磁疗、西药治疗等,西药的口服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双醋瑞因,还可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虽然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但各种方法疗效层次不齐。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医生多采用经验性治疗方法,集各家所长[3]。“腘五针”是杨才德副主任医师运用埋线针刀[4-5]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经验之作,“腘五针”充分结合膝关节骨骼、肌肉、韧带等生理和病理特点,从中医针灸学、西医解剖学、针刀医学、埋线疗法等各方面综合提炼,专门针对以膝骨关节炎为主的一类疾病而设计的套餐。笔者运用导师杨才德教授的杨氏3A+疗法“膝五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将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40~65岁,平均56.5±16.5岁,病程2~156月;对照组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5~63岁,平均53.6±9.5岁,病程1~132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主要参考新修订的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6]:

①在近1月的时间里膝关节出现反复疼痛的症状。

②选用负重位或者站立位拍摄X光片的时候,X片子上显示有膝关节的软骨下骨发生硬化以及囊性变化中的一种现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膝关节边缘出现骨赘、膝关节的间隙变得窄小等。

③出现多于两次的粘稠、清晰的关节积液,其每毫升的WBC<200个/ml。

④中老年患者(年龄≥40岁)。

⑤出现晨僵现象。

⑥患者活动的时候有明显的骨摩擦声音或者感觉出现。

综合实验室、临床检查以及X光片显示,只要是同时出现第1条与第2条,或者第1条、第3条、第5条以及第6条或者同时出现第1条、第4条、第5条以及第6条,就可以诊断其为膝骨关节炎。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

②到就诊时为止,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激素药的时间要不小于3个月,同时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没有服用他种药物或者没有使用其他治疗方法;

③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年龄范围为>40岁,<70岁;

④可以进行为期6周的针灸治疗,同时积极配合治疗,病情X线分级属IV级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与以上诊断标准不符的患者;

②同时具有严重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如肝、肾、造血系统和心血管等合并症;

③在X片子中被划分为IV级,膝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者关节连接成骨桥变成强直骨性的患者;

④具有关节化脓、结核、肿瘤患者;

⑤患病的肢体以前曾经有过血管神经损伤以及伴有显着的膝关节内翻畸形或者外翻畸形的患者;

⑥同时具有肝、肾、造血系统、心血管以及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等合并症的患者;

⑦具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在哺乳期和妊娠期的妇女。

⑧发热、白细胞增高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杨氏3A+疗法“腘五针”治疗。

2.1.1 腘五针定点

腘五针由五个点组成,分别是:

①腓内点(腓肠肌内侧头)

②腓外点(腓肠肌外侧头、跖肌)

③腘肌止点(腘肌点)

④腓骨头点(比目鱼肌起点或者股二头肌止点、外侧副韧带)

⑤鹅足点(匠薄膜腱、内侧副韧带)。

2.1.2 针刀和线体的选择

      针具采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杨才德教授发明的埋线针刀—“腘五针”,选用3.4cm长7#埋线针刀;

线体用2cm长4-0的PGA或PGLA线体,线体对折后将一半穿入埋线针刀内,一半留于埋线针刀外。

2.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的患侧,戴检查手套,用定点笔定点,术区消毒,术者换戴无菌手术手套并铺无菌洞巾;术者左手拇指再次定点并按压固定皮肤,右手拇食二指持穿有线体的杨氏埋线针刀,右手中指及无名指指端支于操作点旁,将埋线针刀的开孔斜面及外露线体朝左手拇指,刀口线于身体纵轴平行,刀体于皮面切线位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直达骨面,提起刀锋,约为刺入深度的一半(即浅筋膜之浅面),切开浅、深筋膜及其由该处经过的肌组织,呈线状切开2-4刀,然后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将埋线针刀旋转360°,缓慢出刀并按压刀孔,观察不出血用无菌贴贴敷。

每周1次,2次为一个疗程,第二次不埋线,埋线针刀直接松解。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

2.2.1 基本方:主穴:主穴用血海、梁丘、内外膝眼穴

配穴:行痹:隔俞穴、风池穴;

痛痹:关元穴、肾俞穴;

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穴;

热痹:大椎、风池穴。

针刺方法:每次取4个主穴、配穴2个使用,治疗时穴位常规消毒后,取1.5-2寸毫针进行治疗,得气后用平补平泻行针1分钟,留针30分钟。7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 试验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修订版)疗效标准。

治愈:征象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未复发,无后遗症。

显效:征象消失,仅在过度劳累后或气候改变时感膝部不适,但无疼痛,恢复正常工作或劳动未复发。

有效:征象大部分明显改善,但残留不重的痛或功能障碍,能从事一般的劳动或正常工作。

无效:征象略有改善或根本无改变,或征象完全消失的后期,仍有严重的痛或功能障碍。

4.2 两组临床治疗结果(见表1)

QQ截图20180802103800.png

       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愈率58.3%,总有效率97.9%,而对照组分别为27.1%和77.1%。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总体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杨氏3A+疗法“腘五针”治疗膝骨关节炎治愈率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5 讨论

        膝骨关节炎(KOA)是以关节骨和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中老年常见病。我国60岁以上者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高达49%[7]。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该病发病机制较复杂,治疗方法较多,但能起效的方案并不多见,原因在于该病的作用机制复杂,目前仍未探究清晰。目前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等的发展,KOA动物模型己经可以建立,对于其病理机制改变如细胞因子、性激素、金属蛋白酶等的研究有所突破,发现该类因子在KOA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而也因此使该病在生物学角度的探索相对较多。目前对于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可大致分为两种,即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中医古代医籍和文献中并没有膝骨性关节炎具体名称,膝骨性关节炎是属于西医病名,然关于其症状之描写、病因病机以及治疗等之一记载,多散见于各古籍文献条文,其多分布于“骨痹”、“膝痛”、“痰证”、“痿”、“痹”、“历节”、“历节风”、“鹤膝风”、“痛风”、“鼓褪风”、“风湿”等等条目之中,杂合于许多与关节疼痛症状有关的疾病记录中[8]。古代以“痹”的文献中对膝骨性关节炎描述最为相似和详细,“痹”作为医学概念最早发现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土之帛书中,于《足臂十一脉灸经》及《阴阳十一脉灸经》中一记载有“疾界(痹)”等文字,而夏商时期,《黄帝内经》作为经典一直为各朝各代医家运用及延伸,成为指导临床治疗之重要理论来源。《素问·痹论》指出“筋痹”、“脉痨”、“肌、“皮痹”、“骨痹”等概念,对其特异性的症状的描述是“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涩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在与膝部相关的症状描述中可见“股内痛”、“膝肿”等。《五十二病方》中,亦收录现今治疗本病之常用药物。古人己经对属于痹症的疾病开始注意,而且还形成一定的治疗方法。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之“历节”,即在本病范围之内,并创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治之。

       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痹证的病因就有论述,认为本病的病因以正虚、外感、痰瘀为主。《素问·痹论》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预后都作了较详细的描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其发生多由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兼之长期劳损或外伤,损伤筋骨血脉,也可致病,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导致气血瘀滞形成本病。

    “腘五针”是“杨氏3A+颈肩腰腿痛特色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杨才德副主任医师长期治疗疼痛类疾病的经验总结,在临床上每每取得意想不到的佳效。“埋线针刀”是杨才德副主任医师2014年获得的国家专利技术,是一种可以埋线的针刀,具有“针刀、埋线、注射”三大功能,广大医师运用“埋线针刀”结合多种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取得了非常突出的疗效,因为“针刀、埋线、注射”的英文首字母均为“A”,故被同行誉为“杨氏3A+颈肩腰腿痛特色疗法”。埋线针刀的三大功能:松解粘连、长效针灸、穴位注射,埋线针刀的十大优点:可针、可刀、可埋、可注、刺血、长度可挑、深浅可看、安全可靠、疗效可观、组合可选。本临床观察表明,杨氏3A+疗法“腘五针”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就诊次数少、治疗简便、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对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有确切的疗效。相对于传统针灸配合常规推拿按摩疗法弥补了针刺时间短、患者就诊次数多的不足,因而更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向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第1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3.

[2] 刘献祥,林燕萍.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第1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

[3] 孙自力.人膝骨关节炎治疗现状及方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15:147-151.

[4] 杨才德,雒成林.穴位埋线疗法[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7-30.

[5] 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等.埋线针刀-穴位埋线的新武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63-64.

[6] 刘长艳,何坚,张英杰,等.针刀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代文献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09:77-79.

[7] 区广鹏,肖军,郑佐勇,等.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50:9463-9470.

[8] 郑斌,梅伟,魏成建.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2: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