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会员登录

2025“程氏针灸”与《中国针灸》学术专题分会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2025/09/25 12:00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文网站
698

  2025年9月19-21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25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召开。作为大会重要分会之一,“程氏针灸”与《中国针灸》专题学术分会场于Alfa会场成功举行。本次分会由林德锋、王欣妍主持,汇聚了来自中国、德国、瑞典、土耳其等多国专家学者,围绕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针灸临床实践、国际传播与现代机制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由王欣妍和林德锋两位老师主持。

  主持人王欣妍表示,本次分会旨在弘扬程莘农院士的学术精神,推动针灸国际化与科学化发展,并为全球针灸工作者提供高水平的交流平台。

  世界针联秘书长杨金生教授于线上进行题为《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研究和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经验》的学术讲座。作为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的传承博士后和学术继承人,杨金生教授系统梳理了程莘农院士的学术体系,重点分享了其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独到经验,强调“辨证施针”与“治神调气”的临床核心地位。

  作为外文出版社副总编辑、国际传播专家的丁志涛教授分享了《〈中国针灸〉英文版在国际传播中的实践与效果》,介绍了《中国针灸》英文版在推动针灸国际传播、促进学术交流方面的成果与未来规划,强调标准化的对外传播在中医药“走出去”中的关键作用。

  程凯教授作为“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三才针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上作了题为《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启示录》主题报告,从传承人视角剖析了程院士学术思想对现代针灸教育与临床的深远影响,并提出“守正创新”的当代实践路径。

  世界针联副主席、德国内科与针灸医师Thomas Braun教授分享了《整合医学:连接针灸、西方循证指南、基础研究与传统》。他从临床与科研双重角度,探讨了如何将针灸传统智慧与西方循证医学、基础研究相融合,构建跨医学体系的整合诊疗模式。

  世界针联副主席、欧洲传统补充与整合医学基金会主席Ramon Maria Calduch作了题为《中医药国际化:构建中国与西语国家人民对话与理解的桥梁》的报告,他指出,中医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并分享了在西语国家推广针灸的策略与实践案例。

  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党委书记唐巍教授作了题为《基于NOX2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炎症与血管新生的影响》,从分子机制层面揭示了电针通过调控NOX2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炎症与血管新生过程,为针灸治疗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

  张阳教授作为“程氏针灸”第五代学术继承人,分享了《“三才针法”的临床应用——以颈椎病为例》,通过颈椎病案例详细解析了“三才针法”的操作要点与临床优势,体现了该针法在颈椎病痛症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兰崴副教授分享了《刺络放血疗法在痛证治疗中的传承与创新》,系统介绍了刺络放血疗法在痛证中的应用历史与现代创新,结合临床案例展示该疗法的显著疗效与操作规范。

  来自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李梦醒副教授分享了《电针下调IL-17A抑制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出电针可通过下调IL-17A表达,抑制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从而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为针灸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

  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王玉霞教授分享了《程氏针灸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方面的应用》,介绍了“程氏针灸”特色技法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中的规范化方案与显著疗效,并分享了在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领域的实践经验。

  土耳其Mehmet Tuğrul Cabıoğlu教授作了题为《中医五火学说》,他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了中医“五火”理论及其在临床中的辨证应用,体现了中医理论在国际语境中的理解与转化。

  张晨静主任作为江苏省“朱氏针灸”非遗传承人,会上分享了《江苏针灸历史文化遗产“朱氏针灸”历史沿革及临床特征》,系统介绍了该流派的历史脉络与技法特色,强调其在痛症与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本次分会学术研讨不仅深化了对程莘农学术思想的理解,更展现了针灸在临床、科研、文化传播等多维度的国际进展。未来,“程氏针灸”与《中国针灸》将继续携手推动针灸全球发展,为人类健康贡献东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