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2022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针灸国际标准、指南的应用实施与评估研讨班招生简章(第二轮)

作者:世界针联 来源:世界针联 点击:4636次 更新:2022-09-20
  

  标准化是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的有效方式,是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有效载体,是规范中医药行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中医药质量安全的基本依据,是中医药成果推广与传播的重要形式,是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迫切需要。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工作委员会、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联合承办的2022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针灸国际标准、指南的应用实施与评估 ”研讨班将于2022年9月28-30日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举办。

  本培训班面向全国招生,培训对象为从事中医标准工作相关研究人员、医务工作者,研究生等。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5学分。


  主办单位: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承办单位: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标准工作委员会、深圳市罗湖中医院

  培训时间:2022年9月29日-30日

  培训方式:线上 腾讯会议直播

  培训主题:针灸国际标准、指南的应用实施与评估研讨班(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一、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主要为中医药标准工作者服务,为掌握国际针灸标准、指南研究的现状;规范针灸国际标准、指南制定的实践操作;提高针灸国际标准、指南的研制水平;分享针灸国际标准、指南制定中的经验总结;指导针灸国际标准、指南使用方法;评估针灸针灸国际标准、指南的研制与应用;扩建针灸国际标准、指南的队伍。


  二、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png


  三、专家简介

  见附录1


  四、报名方式

  韦老师:13811920563(同微信)

  王老师:13910716881(同微信)

  本培训班计划招生100人。请于2022年9月26日前微信报名。

二维码.png


  五、培训费用及缴费方式

  培训费用:线上参加,培训费800元/人;

  缴费方式:银行汇款、手机银行转账。 

  汇款名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账号:0200004309014478412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北新桥支行

  备注:汇款缴费请务必备注“标准+姓名”字样。


  六、温馨提示

  特别说明:最低开班人数20人,如未达到最低开班人数,或遇疫情则开班日延迟,具体开班时间另行通知。






附录1:专家简介


  刘保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

  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提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研究范式,为中医药临床研究工作的推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针灸领域进行了示范性针灸临床研究、针灸标准化、针灸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等工作。牵头组织实施了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重大课题,曾担任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针灸标准化研究、针灸注册研究、中医药“治未病”、中西医防治SARS和甲流、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以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收录67篇,总影响因子104),著作10部。


  喻晓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针灸作用机理、穴位特异性以及针药结合等研究。作为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十多项各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源刊论文40余篇。现为国家奖励办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针灸杂志》主编、《中国针灸》杂志副主编。


  南东佑,韩国庆熙大学,韩医学院针灸学院教授,韩国韩医学学会国际总务理事,韩国针灸医学学会国际事务副会长,韩国医学脊柱关节学会总务理事,脊柱推拿学会研发理事。


  刘炜宏,《世界针灸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针灸》杂志原主编,中国针灸学会副秘书长兼科普工作委员名誉主任委员。首届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审,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聘任全国针灸医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册中国专家,国家标准《清艾条》主要起草人。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十余项,参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著作3部,参与编写6部;主持拍摄《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系列光盘22种(中英文双语)获中国针灸学会科技奖科普一等奖。


  桑珍,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标准化工程师。

  师从上海市名中医孙卓君教授,坚持临床工作二十余年,重点研究方向为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药防治。2007年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回国后逐步参与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是WHO ICTM(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骨干专家,目前担任ISO/TC249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杨金生,医学博士、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研究所所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司库、致公党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中医针灸标准、中医药非遗保护、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传承和中医药职业技能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60余部,制定团体、职业、国家、国际标准和临床指南8项,获奖20多项,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医药优秀管理人才和歧黄传承人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方芳,博士,副教授,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从事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十余年。担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注册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专委会执行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青年委员。2019-2020年在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师从循证医学专家Gordon Guyatt教授访问学习1年余。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制定ISO国际标准1项,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10余项,参发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专著6部。


  梁凤霞,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副院长,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兼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岐黄工程”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主编、副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和行业规划教材10部。

  参与制定WHO标准、国家标准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源刊论文30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


  刘佳,医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曾受邀赴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内瓦总部进行传统医学工作。现任中国针灸学会针灸病例注册登记中心副主任,WHO针灸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主管,“真实世界病例注册登记平台”主管。是国际流行病学网INCLEN董事会(RAB)专家成员,世中联疗效评价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青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针灸病例注册登记联盟副秘书长,担任《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编委,《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ation》、《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Phytomedicine》等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临床循证医学方法学研究、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针灸标准化研究。主持课题16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14项,是国家 科技部重点专项、国自然等课题负责人。副主编著作11部。参加多项标准制定,作为主笔人,已发布2项行业组织标准、1项WHO标准;另作为项目负责人,有3项WFAS针灸国际标准待发布。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SCI外文文献20余篇。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北京市科技奖、中国针灸学会科技奖等六项。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行临床工作,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卵巢早衰、脾胃病、失眠、痛症和小儿针灸。


  武晓冬,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5)、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从事针灸标准与临床评价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各级针灸标准近30项。


  赵宏,现担任WHO传统医学咨询专家,ISO/TC249第三工作组召集人,世界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技术评估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针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针灸学会理事。目前担任十三五科技部专项课题“针灸优势病种效应机制研究”课题负责人。牵头组织完成6项国家和部局级课题,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如WHO标准《针灸服务质量控制与提高问卷》、《针刺操作规范》的研制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学研究,作为主要起草人,起草了国家标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与评估规范》,主持了《抑郁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和《腰痛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制工作。


  张誉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临床流行病与生物统计学系助理教授。Integrative Medicine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ve Medicine, The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杂志编委会成员,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客座副主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加整合医学循证医学研究合作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客座教授。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临床指南和临床政策委员会方法学顾问。

  作为首席方法学专家、参与了加拿大卫生部及多个医学会(美国血液病学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的临床指南研究合作;作为GRADE 工作组成员,在欧美、亚太开展了50余个工作坊,在《新英格兰杂志》(NEJM)(IF:91)、《英国医学杂志》(BMJ)(IF:39)、《美国呼吸和重症医学》(ACEMED)(IF:21)等发表论文60余篇,包含设计和主导的9篇以针灸为主题的BMJ针灸专辑。作为方法学专家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世界针灸联合会课题等。


  陈耀龙,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循证评价与指南研究创新单元主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指南与标准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实施与知识转化合作中心主任、GRADE兰州大学中心主任、Cochrane兰州大学中心主任。

  牵头研发了国际指南报告规范,联合创建了国际指南注册平台。主导设计了基于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的中国指南STAR评级体系。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成员,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重大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参与指导、评审和制订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200余部。在The BMJ,Ann Intern Med,The Lancet,JAMA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陆丽明,医学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入选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与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联合发布的2020年度全球Top 2%顶尖科学家榜单。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临床流行病与统计学系访问学者。目前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与大数据实验室PI。

  研究方向包括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临床证据评估等。具体聚焦于针刺改善戒毒症状、缺血性中风、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高质量临床试验、中医药多模态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等领域。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前三)的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600余。多篇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BMJ、JNNP、JAMA Dermatology、BMC Medicine、CDSR等。目前为SCI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客座主编,Integrative Medicine Research、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编委,以及六十多个SCI期刊审稿人。担任广东省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广东省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临床研究统计学专业组成员等多个学术职务。


  赵吉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及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教育部教指委《针灸学》课程联盟理事长。全国及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主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主编。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中华医学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多项。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