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岐黄工程为中医育才】中医优才项目何以成“金字招牌”?

作者:李芮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1016次 更新:2022-06-23
  

  19年来,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和选拔评价机制,广受业界好评——


“要充分认识加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开阔视野抓好项目推进实施,加快培养大批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日前,在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启动推进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对项目实施提出要求、道出希冀。

自2003年启动以来,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已成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据统计,项目累计培养了四批1300余名学员,其中,9人当选全国名中医,13人入选岐黄学者,八成左右担任了科室主任及以上职务。

中医优才项目何以成“金字招牌”?关键在于其独有的选拔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路径和一代代中医人薪火相传的赤忱之心。

坚持项目定位:严选拔,重评价

“可谓是久旱逢甘霖!”上世纪90年代,毛静远从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附属医院工作,虽然先后在内科部、急症部、心血管科等多个岗位磨炼临床技能,但他也逐渐遇到了事业和学术发展的瓶颈,迫切渴望得到名医大家的指点。2003年,全国首批优才项目启动,面向起点高、基础好、潜力大的中医人才开展遴选工作,这让他看到了希望。

为确保高质量开展培养工作,与多数研修项目不同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培养对象遴选环节上严把“入口关”,建立了统考选拔方式,全国统一考题考卷,按照成绩排名录取,保证选拔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很快,毛静远顺利通过遴选,得到了宝贵的学习深造机会。“在班主任老师孙光荣精心安排下,我们聆听了来自全国中医药领域多位名医大家的学术报告,领会到了各位大师的心得,这让我受益良多。”他表示。

如今,毛静远已当选岐黄学者,并曾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长。他的成长经历并非个例。在江苏省中医院,不少优才项目学员已成为医院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和推动医院发展的中坚力量。

谈到对优才的扶植,该院党委书记方祝元介绍,医院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优才制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亲任优才学员班主任,充分整合南京中医药大学和附属医院的优质资源,为学员大力提供支持。

在考核方面,项目也绝不放松,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亲自抓、亲自管,局人事教育司单独设立项目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了以中医经典理论考试、策论、临床医案、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中药饮片辨识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结业考核评价制度,考核不合格不结业,将考核作为优才工作的“指挥棒”,真正做到以考核促提升。

为确保学员将项目要求落实到位,江苏省中医院重点对学员的医德医风、理论水平、诊疗水平、社会评价等进行考核,并定期开展跟师学习、临床实践情况考核,督促优才学员提升门诊中医处方率及外地患者就诊率。

注重经典培养:跟名师,采众长

19年来,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建立了“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强素养”的实施路径。正是这一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打出了项目的“金名片”。

在跟名师方面,学员需拜3位以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等为师,并撰写跟师笔记、临床医案等。

毛静远回忆,在跟师过程中,张伯礼带他体会到了用研究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的乐趣,王永炎、任继学让他学会了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精准解决疾病复杂问题的诀窍,“他们的博学笃行和专业精神对我影响至深。得益于老师的示范、启发和教导,我把研究方向瞄准了心衰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经过近20年的尝试和探索,显著提升了难治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他表示。

不仅如此,项目还格外重视学员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作为中医人,大家都学过经典,背过经典,但到临床后,多数人都很少再复习经典。然而,当我静下心重读经典后,逐渐领悟了《素问·异法方宜论》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疾病观和论治观,并开始深思病机的现代内涵。”受此启发,毛静远带领团队开展文献分析、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系列研究,最终成功揭示了冠心病“阳微阴弦”病机本虚标实的证候演变规律和现代内涵。

“我院专门开设了‘中医经典百家讲堂’,组织专家为优才学员编写《岐黄圣贤书》,并搭建经典学习网络平台,强化中医经典学习。”方祝元介绍,同时,医院专门出台优才师承配套政策,支持学员广跟师、跟名师,重点遴选优才作为本院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的继承人。

值得一提的是,已年过八十的国医大师孙光荣连续五届担任班主任,他寄语学员们:“要珍惜这一难得的自我提高的机遇,注重‘修心’;在业务层面要‘精进’,要始终虚怀若谷,砥砺前行;希望大家研修能‘终成正果’,继承‘大医精诚’传统,逐步成长为苍生大医。”他的专业素养和对中医的热忱无疑也成了学员们学习的重中之重。

发挥示范作用:建队伍,强引领

中医优才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力辐射带动了全国各地的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在行业内掀起了“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强素养”的热潮。山东、上海、河北、江西等15个省(市)参照国家项目的工作思路和模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省级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在山东,该省以优才工作为抓手,着力构建起“省级优才-省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全国优才-中医药名医”四级人才梯队。

“我们积极开展了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工作。通过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名师指导等,加强省级优才培养,为全国优才遴选做好储备。目前,已培养储备省级优才100名,并将于近期开展新一批省级优才选拔工作。”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立祥介绍,同时,还实施了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育项目,利用3年时间,通过导师带培、项目带动、研修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培养10名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10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目前,已培育6名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40名中医药学科带头人。

为拓宽优才成长发展路径,全方位发挥优才引领作用,把“壮苗”培养成“参天大树”,各地也出台了系列配套支持政策。

江苏省中医院坚持给优才“压担子、铺路子”,支持优才优先入选“高峰学术人才培养工程”,予以经费等配套支持,优先支持优才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在职能部门、科主任等竞聘中优先考察与选拔,前四批优才已有多人走上管理岗位。“经过不懈努力,我院优才培养成果显著,共获得科研立项72项,包含国家级20项,培养江苏省名中医1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3人。”方祝元说。

山东积极为优才搭平台促交流创新,承办第二届全国中医优才论坛,邀请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及优才代表开展学术交流。鼓励名中医药专家和中医优才主动开展传帮带和师承工作,原则上每3年培养至少2名继承人,传承学术思想,培养中医人才。“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提升临床中医经典、经方、经验学用能力,培养根植中医经典、具备中医思维的优秀中医药人才,推动山东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跨越。” 张立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