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学医30多年,为自己和家人诊病,他的故事你知道吗?

作者:河北大学王文博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1066次 更新:2022-06-15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他不仅在诗文上成就非凡,而且在医学上也有一定造诣,曾著有医书《传信方》。

刘禹锡曾在《答道州薛侍郎论方书书》中写出自己学医的缘由。他说自己儿时多病,保姆抱着他到医巫家去看病,受尽“针烙灌饵”而哭泣不止,而巫医其实并不懂得方药医理。等长大后,看到里中的同龄人武健可爱,自己比之不如,于是来到医术高明的世医中,借医书开始学习医术,阅读了《小品方》《药对》等医书,并考究《素问》《本草》等书,习得了荣卫、经络、百骸、九窍、脉诊等医学知识,并可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疗,进行药物的辨识等。

对于学习医学的结果,刘禹锡曾说道:“尔来垂三十年,其术足以自卫。或行乎门内,疾辄良已。家之婴儿未尝诣医门求治者。”刘禹锡经过三十多年的学习,足以诊疗自己的疾病,家中孩子也从未外出找医生看过病,由此可说明,刘禹锡的医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刘禹锡认为,普通人也应对医学知识进行一定的学习,他在《答道州薛侍郎论方书书》中指出,由于人们平时不读医书,不懂医疗知识,生病时将自己的身体交到庸医手中,等到病情危急时便说自己非常不幸,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不幸,而是自身不懂医理之故。一些平时感觉自身很强壮的人总是笑话别人谈论医道,认为那不是重要的事情,并且夸口自己能吃能喝,不用吃药,然而等到自己一旦生病,只能求神拜佛。

其次,刘禹锡强调,对于医生的治疗要采取信任的态度。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随意听取别人的建议而对医生进行怀疑;对于治疗所采用的药物,应听从医嘱,不可过量服用。他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不遵医嘱的后果。在《鉴药》一文中,刘禹锡写道,自己有一次生病,“血气交沴,炀然焚如”,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位医术高超的方医,方医向他授予丸药并告知此药有毒,病好应立即停止服用。然而刘禹锡听从他人建议,多服了几日,从而产生了中毒现象,他只好又延请医生,用和缓的药剂进行治疗,才逐渐恢复健康。

元和十三年(818),道州刺史薛景晦将自己所作的《古今集验方》十通赠给刘禹锡,其志在于拯救万物。刘禹锡读后,深为赞扬,他又加上自己平时所收集的五十余篇验方,进行整理后命名为《传信方》,复赠薛景晦。

《传信方》分为上下两卷,处方来源十分广泛,内容涵盖内、外、妇、儿,有治疗霍乱的盐汤方、治疗赤白痢疾的鹅鸭肝方、治疗小儿热疮的乱发鸡子膏、治疗月经的案纸烧灰方、治青盲内障的羊肝丸、治疗皮肤病的湿癣方等,此外还有一些治疗毒虫咬伤的处方与综合急救疗法。

《传信方》中的方剂记载不仅有详细的效验与来源,而且在取材上有简便、廉价、易得等优点,如治疗干霍乱只用盐与童便,治热厥主要用牛蒡根一味药,用诃黎勒子治痰咽喉不利,用黄芩、黄连治疗赤白痢疾,用烧刀头赤、白矾化水治疗蛇蝎咬伤,山李子与野蔷薇根治口疮等,都表现出药味少且简便易得等特点。

在刘禹锡的一生中曾经历过很多次波折。他曾数遭贬谪,共长达二十多年,而且途中两任妻子先后离世。但在数次身心饱经打击之下,他仍寿至七十一岁(虚岁),这在唐代可以说是非常长寿的。个中缘由,一方面是由于他自身丰富的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态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在贬谪任朗州司马的路上曾写道:“沧州有奇趣,浩然吾将行”,表现出前行路上的放松乐观和豁达坚定;在朗州任上时,写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显示出积极进取、昂扬奋发的精神。

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离开和州赶赴洛阳的途中,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逢。两人共饮唱和,席上白居易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写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对刘禹锡的坎坷经历表示叹息。刘禹锡则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白居易,诗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乐观与豁达的心态,并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迈之词为白居易解忧。

刘禹锡的医学之道,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对医学知识的学习以及乐观豪迈的精神,简单却蕴含哲理,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