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祛风和营止痒,针刺治疗瘾疹

作者:梁凤霞 王瑞杰 马卫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29151次 更新:2022-05-20
  

瘾疹是以异常瘙痒、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风团成块、成片状为主症的过敏性皮肤病,因其时隐时起,遇风易发,故名瘾疹,又称为风疹块、荨麻疹,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荨麻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老幼都可罹患,急性者短期发作后多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病因病机


瘾疹的发生总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可因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表;或因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虚风内生;或因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不足,而致风邪搏结于肌肤而发病。本病病位在肌肤腠理,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肌腠。

本病发病时,一般皮肤上出现风团,边界清楚,高出皮肤,周围有红晕,发无定处,时发时退,伴有瘙痒,消退后不留痕迹。风邪侵袭者,疹块多发于露出部位如头面、手足,遇风加重,舌淡,苔薄,脉浮。胃肠积热者,发作与饮食因素有明显关系,常伴有腹痛,大便或秘或溏,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虚风燥者,病久不愈,日轻夜重,心烦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选穴治疗


  治法:祛风和营止痒。


选穴:取手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太阳经穴位为主。主穴为曲池、合谷、血海、委中、膈俞。风邪侵袭配外关、风池;胃肠积热配足三里、天枢;血虚风燥配足三里、三阴交;呼吸困难配天突;恶心呕吐配内关。

  操作:毫针浅刺。委中、膈俞可点刺放血。


方义:病在阳之阳(皮肤)者,取阳之合,故取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曲池,与合谷同用,善于开泄,既可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故凡瘾疹无论外邪侵袭还是胃肠积热者皆可用之,且曲池、合谷二穴同属手阳明经,主气,曲池走而不守,合谷升而能散,二穴相合,能清热散风,为清理上焦之妙穴。本病邪在营血,膈俞为血之会穴,可活血祛风;委中又名血郄,且为阳之合,与血海同用,可理血和营,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典型医案


冯某某,男,27岁,2015年4月3日初诊。主诉“周身起红色扁平疹,痒甚1年余”。患者于四川成都工作2年,2014年某次感冒后周身起扁平疹,色鲜红,痒甚,抓之加重,红疹连成片,口服抗过敏药物后病情好转。之后每因进食鱼虾或受凉后病情加重。2015年4月回河北邯郸休假,来门诊针灸治疗。刻下:患者腹、背起鲜红色扁平疹,大如拇指甲,遇凉、遇热均痒,搔抓即连成片。伴胃脘胀满不适,纳少,眠佳,二便调,舌质红,苔白略腻,脉滑。

诊断:荨麻疹(胃肠热积)。

治则:健脾袪风止痒。

选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曲池、外关、合谷。上穴常规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治疗3次,皮疹色淡,瘙痒减轻。治疗10次皮疹消退,患者休假到期返回成都。嘱其勿食鱼虾,注意保障睡眠。

按 患者自幼生活在北方,因工作在成都生活1年余,其体质喜燥恶湿,加之饮食惧辛辣,外湿久留体内,脾之运化不力,聚而发于肌表,因此治疗应以健脾袪湿、益气疏风为法。该案辨证准确,选穴精当,故治疗10次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