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国医大师刘敏如“传承三诀”

作者:徐婧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1605次 更新:2022-05-19
  

  近年来,国医大师刘敏如不断用实践解锁着中医传承的新模式,探寻着中医传承的新路径——


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傅春华收到了一份来自国医大师刘敏如的礼物——一枚刻有“传”“承”二字的定制戒指。

这是刘敏如送给门下弟子的入门礼物,意在期望他们“戒伪、戒谀、戒妄”。即使时隔多年,刘敏如的不少弟子仍珍藏着这份老师给自己的第一次“教导”。

66年前,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刘敏如许下“爱我中华,兴我国医”的誓言。几十年来,她深耕中医妇科领域,坚守临床一线,为中医科研、教学发展探索新方向。如今,已经90岁高龄的刘敏如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传下去。

如何传得好?

诀窍一:“圆周式”传承新理念

“中医传承的方式主要是师父带徒弟,徒弟再接着带徒弟。我希望医疗技术的传承不是这种传统的、狭隘的、垂直式的师带徒形式,而是视野更加开阔的传承。”很多年前,刘敏如就已经意识到传统师带徒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如何将自己的临证经验、学术思想更好地传承下去?以老中医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圆周式”传承理念,是刘敏如找到的新模式。

“圆周式”传承的灵感,来源于一次门诊跟诊。

老、中、青三代学生们围坐在她的四周,形成一个圆圈,抄方、答疑、探讨病情,共同提高。

一个想法突然跳入她的脑海: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中医传承模式吗?以自己为圆心,这个圈的范围可以不断扩大,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随后,刘敏如搭建了多个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中医妇科人才培养平台,在香港、珠海、成都、深圳、北京、杭州等地成立了传承工作室。

一个以刘敏如为圆心,通过各地传承工作室,借助学术讲座、科研书籍出版、现代互联网等手段,从“医、教、研”等多方面、多途径传承中医的“圆圈”逐渐形成了。

刘敏如说,“圆周式”不仅仅是地域上的辐射,更重要的是在“垂直式”传承的中医妇科弟子之外,还跨学科地招收了针灸、刮痧、中药、基因、传播等领域的弟子。这些弟子的加入,既丰富了学术内容,也可以教学相长。

刘敏如的弟子、刘敏如女科医系研究院院长刘洪冰介绍,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层次,刘敏如还会因人施教。以全国中医妇科师资班的学员为例,他们既是学员,又是兄弟院校的师资,针对他们的双重身份,刘敏如提出了“师资班双线教学法”,既抓进修专业课一线,又抓教学法培训一线,这样的培训方式受到了学员的欢迎。

为了鼓励中医后学,2017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基金会下设的刘敏如女科医系教育发展基金成立。基金重点用于总结刘敏如等中医妇科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治经验,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队伍建设,提高诊治水平和能力。

2021年5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开设“刘敏如班”,这意味着,这个传承的“圆圈”将越来越年轻,半径将越来越大。

如何传得深?

诀窍二:打破门户,跨学科融合

在2016年之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房繄恭从未想过,自己可以成为刘敏如的弟子。因为他并不是学妇科出身的中医大夫,主要研究领域在针灸。

但刘敏如却告诉他,自己对妇科和生殖领域的中医外治法很感兴趣,希望可以教学相长。

“我如果只收学妇科的徒弟,可能就有些局限了,不利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刘敏如表示,“要想更好地传承,必须去影响更多的人,实现跨学科的融合。”

打破门户之见,打破流派之别,刘敏如在传承上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影响着很多弟子。

刘敏如常告诫弟子:“中医药派系可能只总结了某人的某个较突出的领域,但还不足以形成完整的中医理论系统。传承,更应该博采众方、融会贯通,接受和了解各自的优势、独到的地方,做到不持偏见、相得益彰。”

在学业上,刘敏如是出了名的严格。

刘敏如的弟子张庆文说:“一般的老师在带学生时,只是在有问题的时候进行指导,启发思想。但刘老师却一反常规,直接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工作,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能力。一到假期,刘老师就会把我们聚起来开会,布置任务。”

在诊疗间隙和结束工作后,刘敏如总会和学生们分享经验,从辨证思路到组方选药的心得;从疑难重症的处理,到具体病例的注意事项;从以往求学诊症的经验,到为师带教的经历,她毫无保留地把几十年的经验心得贡献出来。

刘敏如的弟子、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谭万信表示,刘老师不同意将中医学固守在经验阶段。相反,她在多个场合呼吁,中医学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中医学的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

“跟刘老师门诊时,她要求我们独立辨证施治,在理清我们的辨证思路后,逐方逐药点评修改。这让我们受益匪浅,临床技能不断提升。”傅春华说。

“只有言传身教、提携后进,才能将自己的学术精华和从医经验传授给学生。”刘敏如说。

如何传得远?

诀窍三:临床带教让中医到基层

传承的最终目的,是让中医医疗服务百姓。

因此,刘敏如常教导弟子:“不要仅仅坐在诊室里,应当面向基层服务。基层不只是山区乡村,而应该是指基层中医临床单位。我们要把中医药发展的信息带给他们,要和他们一起研究中医临床上的薄弱环节,共同提高。”

几乎每个月,刘敏如都要外出一周左右,到北京、海南、深圳、香港等地开展临床工作、学术讲座等。她给弟子示范诊治,总是问诊详尽,力求诊断精准、组方精当。她一般不开堆砌数十味药物、剂量很重的大处方,而是重视身心上的指导,耐心下医嘱,交代注意事项。

从2015年开始,刘敏如带领弟子深入到四川遂宁、沐川、绵竹、德阳、北川、甘孜州,陕西延安、西安等地为当地百姓义诊,对当地中医师进行临床带教,义诊人数超2000人次。

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刘敏如为德阳市各级医疗机构培养15名中医骨干人才,提高了基层的中医妇科临床水平,促进了医院特色科室的发展,造福了更多百姓。

刘敏如说:“基层培训一定要本着科学先行的理念,在团队中要分工明确,且需要除医务人员外的其他方面人才,如医学情报学、现代化的中医药研究、大健康管理等。要因地制宜,提高中医药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如今,刘敏如还在临床一线发光发热。在这条中医传承之路上,她还将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