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针灸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梦晓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778次 更新:2018-12-19
  

王威勋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针灸治疗癌症患者疼痛感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癌症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以及疼痛维持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与疼痛时间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疼痛时间明显更少,同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在常规药物治疗止痛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起到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同时针灸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癌症;疼痛;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癌症患者往往通过化疗手段来控制病情以及治疗,化疗一般对患者会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恶心、脱发等情况,身体的免疫力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1]。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出现患者不愿配合化疗的情况。同时,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者由于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感受较为普遍,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癌症晚期患的疼痛感受最为明显,约有一半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伴发有中重度疼痛,在这部分患者中多为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而长期疼痛状态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治疗方案的开展,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质量[3]。临床中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起到镇痛的效果,但取得效果并不显著,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应用针灸治疗癌症患者疼痛感受的临床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将结果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癌症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的入院后经过病理检查确诊,均符合癌症的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均伴有明显疼痛症状,其疼痛范围与程度均满足癌性疼痛特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8.0±26.0)岁,病程3~26个月,平均病程(14.5±0.8)个月;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6.3±24.5)岁,病程5~22个月,平均病程(13.1±0.6)个月。排除标准:未成年患者;皮肤病;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相关药物禁忌症;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程度以及病情发展对症给药,疼痛感受强烈患者给予曲马多缓释片口服;严重疼痛患者可给予强阿片类药物,按疗程服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按照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辩证分型,疼痛剧烈且痛处不转移,夜间痛感加剧并有肿块存在者为气滞血瘀型[4],治疗方法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精神涣散,四肢乏力、隐痛钝痛以及头晕目眩者视为血气亏虚型[5],治疗中以活血益气为主。针灸治疗方法如下:参照《经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进行治疗[6],患者去平卧位或者坐位,对患者穴区进行常规消毒,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治疗,选择一次性针灸针,直径不超过0.3mm,先行主穴选取,对患者针灸阿是穴,得气有放射感为度,逆时针360度燕飞手法操作1分钟,每隔5分钟操作一次,共三次,按照辩证分型给予气滞血瘀型患者,取穴合谷、太冲、血海、膈腧、肝俞、丰隆以及足三里进行针刺,应用捏转泻法;血气亏虚型患者取穴关元、气海以及足三里针刺,应用捏转补法;痰湿体质患者取穴丰隆、阴陵泉针刺,肝郁者取穴行间、肝俞。

1.3 观察及评判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对其应用VAS考量表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维持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避免严重意外情况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此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²检验计数数据,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21±0.4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24±0.38)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67±0.32)分,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5.16±0.44)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t=17.32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差异较大,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4.83±1.26)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平均(2.25±0.31)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较快,缩短了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组间数据比较(t=12.54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1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以及便秘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共计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x²=11.25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癌症一般被当做是所有恶性肿瘤病症的泛指,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机率不断上升,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质量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肿瘤中,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要比良性肿瘤更快,会引发患者出现坏死、出血以及溃疡等情况,同时患者的脏器功能在恶性肿瘤的不断生长过程中衰退,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死亡[7]。癌症病患的自身抵抗力以及免疫本就存在不足的现象,化疗造成的毒副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老年人的脾气以及心态等因素不好调整,常出现拒绝进食,暴躁等情况。癌症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一般病程发展到晚期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特征表现,例如发生肿块、溃疡、出血、梗阻以及疼痛等其他表现情况。发生癌性疼痛的原因一般包括三种,由肿瘤直接引起疼痛,治疗导致疼痛以及肿瘤间接引起疼痛,而间接引起疼痛的患者一般较少,同时临床治疗中也出现癌症患者的疼痛与其病情无关的情况[8]。

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一般是由于肿瘤入侵以及压迫神经造成,出现组织损坏、压迫神经、张力紧绷以及肿瘤溃烂等情况都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受剧烈,而对于癌症患者进行放射性治疗时,患者会出现相关的并发症,并发症是导致患者疼痛加剧的主要原因。癌症晚期患者出现疼痛情况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较为激烈,使患者的精神上出现恐惧心理,同时患者对疼痛产生屈服心理后会导致无法具体描述自身感受,焦虑以及抑郁情况发生普遍存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应用三级阶梯疗法治疗,第一阶梯是应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作用于疼痛程度较轻患者,第二阶梯应用弱阿片类镇痛药物,在应用非阿片类药物作用不明显时使用,第三阶梯应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一般应用在癌性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中[9]。但药物镇痛的效果并不显著,患者的疼痛感受并不能完全消除,并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的情况较为常见。本次研究中应用针灸治疗癌性疼痛取得的镇痛效果明显,针灸治疗在中医中具有调气和血的作用,在治疗中的主穴选取能够调补患者的元气,病症分型治疗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疼痛类型起到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功,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压痛点等阳性反应点作为穴位,直接进行针灸等刺激的一类腧穴,针刺后有明显得气感,针刺膈腧穴具有养血和营、理气止痛作用,肝俞穴能偶散发肝脏之热,丰隆穴起到沉降胃浊之效。根据《金针赋》以及相关文章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这也充分表明针灸治疗中得气的重要性。针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自身的血脉通道,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促进血气循环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并且降低对药物的依赖性,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在常规药物治疗止痛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治疗起到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表现进行穴位选择与针灸处理,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针灸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治疗安全性可靠,该种方法操作方便,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亚楠, 纪良, 张宇佳.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临床选穴规律研究[J]. 山西中医, 2015, 31(12):41-43.

[2]周杰, 任婷婷, 齐泽华. 针灸联合文蛤膏治疗癌性疼痛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7, 32(3):342-344.

[3]吴兰珍, 王亚红. 针灸宁心安神法治疗肿瘤疼痛疗效观察[J]. 新疆中医药, 2015, 33(6):34-36.

[4]许晓洲. 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7):146-148.

[5]车艳华, 王艳梅. 针灸配合磁珠贴耳穴治疗癌症病人抑郁失眠疗效观察[J]. 医药前沿, 2015, 5(6):362-363.

[6]刘桂林. 针灸配合磁珠贴耳穴治疗癌症患者抑郁失眠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 12(7):112-113.

[7]李敏, 隋宏, 窦林.针灸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胃肠功能紊乱50例[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 4(15):141-142.

[8]鲍关爱, 周杰, 杨丹红,等.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常用参数浅析[J]. 上海针灸杂志, 2017, 36(2):236-241.

[9]陆莹, 田弯弯, 李开平. 针灸治疗癌痛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10):1915-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