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会员登录

中丹医疗保健及医学科学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南丹麦大学举行

2025/10/09 12:00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文网站
720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2日,中丹医疗保健及医学科学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在位于丹麦欧登塞市的南丹麦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南丹麦大学共同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协办,来自中国北京、安徽、湖南、湖北、浙江、吉林、云南、江苏、河北等多地中医药大学、医院的中医药针灸专家及南丹麦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科学学院的教授、师生等共计80余人参会。中国驻丹麦大使馆科教文处一等秘书吴晓创、三等秘书金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执委、副秘书长喻晓春,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宗友,南丹麦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院长奥利·斯科特(Ole Skøtt),南丹麦大学中国合作负责人杰斯帕·博·尼尔森(Jesper Bo Nielsen),南丹麦大学中国合作北京办事处执行主任欧铁等嘉宾出席研讨会。

杰斯帕·博·尼尔森教授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设置了开幕式、主论坛、2个平行分论坛和分组交流讨论,中丹两国共17位专家做学术报告。开幕式由杰斯帕·博·尼尔森教授主持,吴晓创、喻晓春、李宗友致辞。

  吴晓创表示,建交75年来,中丹关系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滋养着两国人民的心田。两国在健康医学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期待此次研讨会进一步增进双方在医学科研、临床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互鉴,推动中丹在健康医学领域的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喻晓春指出,本次研讨会聚焦医疗保健及医学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针联的使命高度契合。他强调,推动医学进步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理念,深化不同医学体系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优势互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构建务实合作机制。世界针联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协助推进中丹两相关合作,在两国专家、机构和思想之间架设桥梁。

  李宗友介绍,中华中医药学会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以及国际传播。希望借此宝贵机会,我们能与南丹麦大学等机构的各位代表深入展开交流,吸纳宝贵经验,探讨与挖掘合作契机。

  主旨报告环节,杰斯帕·博·尼尔森教授介绍了丹麦全科医疗发展情况和教育情况,特别是南丹麦大学入学条件;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吴子建介绍了学校及学院的总体情况、特色优势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南丹麦大学健康科学学院运动与健康科学系主任安妮玛丽·斯文森(Annemari Svendsen)介绍了运动与健康科学系的课程设置以及国际教育、科研合作项目、短期交流访问项目等;南丹麦大学科学学院化学系主任斯蒂芬·巴林(Steffen Bäring)做科学学院英语硕士课程介绍;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邱惠萍介绍了医学院建设情况以及针灸高职教育特色。

  在“全科医疗、中医的临床应用、丹麦医院、临床与科研结合”分论坛,南丹麦大学全科医疗研究小组托本·迪布道尔(Torben Dybdal)介绍了丹麦的全科医疗情况;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明溪讲解了中医芳香疗法联合揿针治疗儿童鼻炎哮喘综合征;安徽中医药大学实训中心主任兰崴介绍了膝骨关节炎的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欧登塞大学医院安德斯·弗雷德里克森(Anders Frederiksen)介绍了该医院链接患者、医院和大学的实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针灸科主任陈陆泉讲解了同仁特色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在“药物化学、草药和中医”分会场,南丹麦大学癌症转化研究中心副教授保罗·塞皮(Paolo Ceppi)介绍了南丹麦大学和欧登塞大学医院的相关科研合作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程凯介绍了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启示录;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周仲瑜讲解了肥胖症的针灸干预研究;南丹麦大学教授贾斯敏·梅奇诺维奇(Jasmin Mecinovic)介绍了生物分子系统的化学理解和调制;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副教授王静芝讲解了“益肾调督”电针法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改善SAMP8小鼠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承德医学院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志新介绍了“相对穴”:阴阳相济配穴及应用;南丹麦大学副教授楼晨光讲解了用于医疗和纳米技术应用的肽和寡核肽融合。

  研讨会期间,中丹两国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夏有兵、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洪峰、云南中医药大学原校长熊磊等人参与座谈。双方对进一步加深交流合作表示了强烈意愿,建议聚焦运动医学等中医药针灸具有显著疗效的领域,从短期交流项目入手,逐步增进彼此了解、深入合作层级、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推进长期性联合科研教育项目的设立。

  研讨会同期设置了中医针灸非遗文化展,呈现了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况以及最新科研成果进展。

  本次研讨会是世界针联“一带一路”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首次走进丹麦,标志着中医药针灸在北欧传播与发展的新起点。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中丹在针灸教育、临床实践与科研领域的深度对话,也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医针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此次研讨会通过多层次交流,为中丹两国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疗融合探索中搭建了桥梁,也为后续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